《司牧安骥集》记载:“昔神农皇帝,创置药草八百余种,流传人间,救疗马病”。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也反映出我国古代便认为兽药同样起源于“尝百草”的神农,与人药同源。我国最早的药物是以植物为主,所以后世的有关著作便叫“本草”。此外,后世所出现的本草学也为人畜所通用。近年来出现的《兽医本草》系统的阐述了自古以来中兽医的基本理论,其中有中兽医常用药物234种,常见疾病和处方246种。
一、中兽药的开发思路
中兽药研发的重点应放在组方、有效成分或部位的提取分离、剂型改进、质量标准制定及药效学评价上,为中兽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中兽药的防治对象应立足于畜、禽等食品动物,加强水产养殖类、宠物和特种经济动物群的用药开发,同时要加强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等的攻关研究。基于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还应加强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等绿色兽药的研发。
2.应重视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应用。
生产工艺方面应采用新技术对中兽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进行提取分离,并引进新工艺改善制剂加工水平。中兽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是其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提取分离有助于改进剂型,减少服用剂量,提高制剂质量;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探索作用机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扩大中兽药资源。
传统提取分离技术包括溶液浸提法、分馏法、吸附法、沉淀及盐析法、升华法、结晶法、膜分离法、水蒸气蒸馏法等;新兴提取分离技术有超声提取、分子蒸馏、酶解技术、毛细管电泳、萃取技术(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柱色谱、逆流色谱)等等;采用新方法提取分离中兽药的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必将生产出高质量的中兽药,迅速提高中兽药的整体水平。
另外,制粒、包衣、固体分散物、β-环糊精包合物、微型包囊技术、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制剂新工艺的引入必将极大改善中兽药加工的技术水平,改变传统中兽药的形象。
剂型方面对剂型进行改进和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在《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中收载的成方制剂的剂型仍以散剂为主,占制剂品种的57.2%,单味制剂的剂型仍以流浸膏剂、浸膏剂、酊剂居多。同时还出现了注射剂、片剂、颗粒剂、合剂(口服液)、灌注剂等新剂型,剂型的改进和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
针对不同动物种类疾病治疗的需要,应科学地、配套性地开发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如:牛羊用驱虫浇泼剂、微乳剂;奶牛用的乳房抗菌注射液、乳头擦剂;仔猪用凝胶剂(舔剂)、滴剂;水产用微囊剂、泡腾、膨化剂等。另外,可溶性粉、胶囊剂、膜剂(透皮制剂)、喷雾剂、气雾剂、吸入剂、植入式制剂、脂质体、微囊、控释制剂、缓释制剂等将为中兽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带来新的方向。
3.中兽药的研发应重视药理学研究,中兽药药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评价中兽药制剂的质量;提高中兽药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阐明中兽药防病治病机制;为中兽药临床优化给药方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中兽药新药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4.中兽药研发应重视药理学研究,中兽药药理研究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兽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突出中兽医理论特色将是中兽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我们针对中兽药的作用特点进行探讨,并建立一种新的药效评价系统,从而科学地评价中兽药的疗效,促进中兽药的研究和开发。
二、中兽药标准的制定
(一)中药的鉴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鉴定,指纹图谱和分子鉴定将是中兽药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基源鉴定应用分类学方法将各种植(动)物药的来源鉴定清楚,是中兽药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但这一方法和标准一直采用基于模式种概念的经典形态分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对于近缘种,易混淆品种的鉴定尤为棘手。
性状鉴定以感观方式鉴别中兽药的外观形态、色泽、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征,是对长时间积累的中兽药鉴定经验的总结。这种质量控制方式虽简便、快速、有效,但主观性强,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鉴定者的经验,对极易混淆的、破碎、粉末和腐烂等药材和饮片的鉴别往往难以适从。
显微鉴定运用解剖学知识并借助显微镜对中兽药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内含物以及表面附属物等特征进行描绘,对于单凭外观性状难以识别、多来源、破碎、粉末药材和饮片等的鉴定应用价值较高。
理化鉴定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中兽药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鉴定中兽药真伪及品质优劣的有效手段。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TLC和电泳。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HPLC、GC、TLC-Sc、HPCE、LC-MS/MS。
HPLC:色谱柱为正相、反相;监测器为UV、ELSD、MS、荧光、视差,主要适用于黄酮类、皂甙类、生物碱类、香豆类等中强极性成分分析。
GC:色谱柱为毛细管柱、石英柱;检测器为火焰检测器、热导检测器,主要适用于挥发性成分分析。
TLC-Sc:吸附剂为硅胶G、硅胶G254;检测器为UV-VIS,可用多种显色剂,主要适用于多种有紫外吸收、有荧光、易显色的成分。
HPCE:色谱柱为毛细血管石英柱;检测器为UV、MS,主要适用于中强极性成分、水溶性、大分子成分。
LC-MS/MS:适用于复杂成分的定性、定量、结构信息等。
生物鉴定生物鉴定是利用中兽药对生物整体或离体组织所起的药理作用,是测定中兽药的效价或作用强毒的一种方法。
(二)中兽药分子鉴定的质量控制模式
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模式
中兽药的疗效实质上是中药内各种化学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仅以中兽药一两个“有效成分”作为定量指标,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中兽药的内在质量,不符合中兽医的整体观念,因此,从整体上综合评价中兽药质量的方法很有必要,指纹图谱是中兽药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中兽药化学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兽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兽药特性的色谱或广谱图谱。
指纹图谱分析参数数字化,提高了分析结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测定参数变化的波动性,提高了样品间的可比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测定结果具有定性和定量的意义,解决了缺乏标准品的问题。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应根据兽用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兽药,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指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广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稳定性试验主要考察供试品的稳定性。
精密度试验主要考察仪器的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连续进样5次以上,考察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RSD不得大于3%。
重现性试验主要考察试验方法的重现性。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5份以上,按照供试品的制备和检测方法支配供试品并进行检测,考察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
中兽药分子鉴定的质量控制模式
许多中兽药品种存在鉴定困难的问题,现存的鉴定方法尚不能解决。DNA分子标记方法的逐步成熟,使得中兽药材以客观指标为依托的现代质量评价方法得到了有益的补充。为中兽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并以此为突破口来解决中药品种鉴定中的一些难题。
分子鉴定中已涉及的标记种类主要有:DNA测序技术、序列特异扩增区技术(SCAR)、高特异性PCR技术、复杂扩增受阻突变体系(MARMS)、简单重复序列间标记技术(ISSR)、简单序列重复标记技术(SSR)、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DNA生物条形编码(DNABarco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