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求生存。”
今天,我们的受访对象是在湖北孝感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老魏。面对我们对其经营方法的提问,六十岁的他,理性、豁达和自信。
“收全国,卖全国。”
自诩二次育肥的鼻祖,在真正进入养殖行业之前,老魏曾经经营的是屠宰厂。二十年前,通过屠宰厂的经营,老魏建立了广泛的养殖业人脉。
一次朋友补栏仔猪,在采购过程中,他发现90斤的小猪比仔猪价格更便宜,而这明显违背了两者的成本和价值。扭曲的市场让他发现了二次育肥的商机,并从此走向养猪之路。
随着信息的透明,市场竞争的加剧,套利空间的缩限,老魏转变思维,开启了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
2017年以后,多家集团企业开始在湖北布局。大集团系统的分工、较高的养殖效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迫使老魏重新评估自己的经营前景。
老魏的养殖场需要场长从母猪采购到育肥猪销售进行全程把控,从人员的专业度上很难和大型集团匹敌。老魏认识到,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上,缺乏竞争力的可能是自己,面对新的环境,必须求变。
于是,老魏转变了思路,放弃了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重新回到二次育肥的市场中来。
“既要懂经济,又要懂政治。”
被问到去年的生产情况,老魏略显得意。
2021年上半年,大量的二次育肥养殖户错估了价格走势,承受了灭顶之灾,而老魏却幸运躲过这次灾难。
2021年的生猪行情,在老魏眼中,和政治、全球宏观经济、产业链、市场微观层面都有深刻的联系。中美竞逐的背景下,国家首先保证粮食安全,同时抵御输入性通胀。控制生猪价格是国家控制CPI上行的重要手段。而产业链自2019年以来涌入大量资金,旧的参与者要避免更多新资金的涌入,就必须压缩利润水平。资金涌入到产量的兑现,是这波下行的核心逻辑。
上半年,老魏几乎没有养猪,不过还是给工人发了工资,为着下半年的行情做准备。
“现在买,小年卖”
老魏和他的合作伙伴在去年做了多次二次育肥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
(1)6月底低价买入,7、8月卖出,赚触底反弹的钱。
(2)10月8号,以7.5元/公斤的价格买入130斤的中猪,一共3000头。
现在还剩2000多头,中间陆续有出售。
剩下的现在已经养到260~270公斤,准备过完小年,在年前集中出栏。
(3)11月以10元/公斤的价格买入160~170斤的中猪3000多头。
在前段时间以14~16元/公斤的价格卖出。
这些赚钱的神操作让人惊讶不已,迫不及待想知道老魏的下一波操作。
按照老魏的说法,现在如果要做二次育肥,最近的机会就是在当下采购一些250斤的标猪,养个十几天到小年卖出去。简单来说,就是看好年前几天的猪价。
“穷人到了春节也要吃肉,我们也是具有社会效益的。”
老魏看好春节前猪价的逻辑主要来自于生产细节。他认为大企业年前出栏节奏较快,临近春节的时候已经出得比较多了,反而造成春节前数日出栏量偏少;作为节前供应力量的散户存栏偏少,而春节前几天鲜食消费会整体走强,需要更大量的供应,我们的供给就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在春节吃到猪肉。
除了价格逻辑之外,我们对于老魏采购中猪的成本也有不小的疑问。远低于当时的标猪价格的收购是基于什么呢?老魏解释道,他现在的模式依旧是买全国卖全国,收猪不局限于周边,基于自己的养殖业人脉,各地收猪,寻求低价,尤其是承接面临资金压力的养殖户的生猪。另外,小猪价格本身比标猪价格要低一些。
2021年,资金链的紧张时有发生,但2022年以后,还有“捡漏”的机会吗?老魏表示,他们的收购对象,有很多是集团场的代养出栏,集团企业为了提升出栏量,未达标猪体重就出栏的情况较为普遍,不会认为收猪上面临太大问题。
二次育肥除了收购和价格判断之外,还有转运之后成活率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老魏会和销售方签订协议,保证存活时间。
“我们做的就是期货,最原始的期货”
在老魏的理解中,二次育肥就是判断猪价的波峰浪谷,从谷底买进,从峰值卖出。好的预期加上差的现实,就能够产生交易的机会。
对于今年3月,老魏认为很难跌破6块/斤,低价在6.5元/斤左右。成本的提升和产能的恢复限制行业的整体波动。老魏在去年是休半年、干半年,而今年的打算则是更加平稳地安排生产。
老魏也坦诚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也有。作为在大企业扩张过程中夹缝求生的养殖户,“在危机中求生存”是老魏对于现状的判断,也是他用于企业经营的“攻守道”。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