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猪市行情 » 正文

做好生猪产能调控 更好平抑“猪周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次数:381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在之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基础上,将相关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

当前,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且仍在惯性增长。也就是说,长期困扰生猪产业发展的产能波动问题尚未根本破解,产能恢复后市场价格再度陷入低迷,部分生猪养殖场(户)亏损。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第37周(即9月13日-9月17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7.21元,环比下跌5.0%,同比下跌61.7%,较上周扩大0.9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有涨必有跌,有跌必有涨”并不奇怪。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供给的影响,也受终端需求量的影响,当然,还有进口猪肉的影响。但从根本上看,与我国生猪产能结构不合理不无关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尽管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已经提高不少,但十大养殖场所生产的猪肉占比仍然偏低。目前,至少一半以上的供给是由散户提供的,所以,散户仍然是生猪生产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因此,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以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为目标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划定产能保障底线,完善和强化调控政策措施,对于有效应对生猪市场波动、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等,十分必要。

此次方案的实施,旨在通过对规模化猪场的调控,将市场供给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也就是无论情况如何变化,都要将一半左右的保有量稳定在一个区间,其余的通过市场调节,由散户来进行补充。此举填补了生产端逆周期精准调控的政策空白,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工具。

方案提出,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生猪产能核心调控指标,锚定正常存栏水平,根据能繁母猪月度存栏变化的不同情形,划分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调控区域,并明确相应的调控措施,预调早调微调,稳固基础生产能力。同时,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三抓两保”(抓产销大省、养殖大县、养殖大场,保能繁母猪存栏量底线、保规模猪场数量底线)任务。可以说,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让生猪周期性波动变得更为平缓,也会使“猪周期”的时间拉得更长。

生猪产业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关方面应当依照方案的要求,建立完善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形势会商和信息发布,更好地做好生猪市场的研判,提升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能力。同时,针对行业热点和突发性事件,合理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保障生猪生产相对稳定及猪肉市场的有效供给。从而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避免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价格的大涨大跌。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