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缓解价格周期性波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周三联合印发《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加强生猪市场供给和价格预警功能。
相比2015年发布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此次预案新增了两大预警指标,调整了预警区间,并提出分类设置储备。
增加的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与此同时,继续沿用“猪粮比价”这一指标。该指标能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
在预警区间方面,《预案》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储备肉有序投放,猪肉价格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进入下行通道。据农业农村部500个集贸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5月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8.47元,环比跌3.8%,连续12周下跌,较1月第3周跌幅48.7%;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30.91元,环比跌4.4%,连续18周下跌,较1月第3周跌幅为43.0%。
另外,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网站披露的《2021年5月第4周猪料、鸡料、蛋料比价》显示:本周全国猪料比价为5.96,环比跌幅2.30%。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202.68元。
此外,《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