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兽药原料 » 正文

减少政策干预 让玉米市场化顺利进行|行业动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7  浏览次数:654

2016年玉米市场化以来,国家供给侧改革玉米去库存成效显著,仅2018年一年玉米去库存就突破一亿吨。玉米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变化也是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缩影,随着我国玉米收储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玉米价格也在机制变化和供需格局中寻求价格平衡。在回归市场定价后,我国玉米生产经营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其中政策粮去库存效果显著、农民玉米种植积极性维持高涨、玉米产量连续几年维持稳定、玉米价格近几年来维持稳定运行,都彰显出我国玉米市场蓬勃的生命力。

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掺杂了一些“绊脚石”,其中近期市场传闻收储700万吨,以及拍卖底价提升等持续发酵,显然这些传闻是与我国积极推进玉米市场化改革相背离的。随着中美贸易磋商积极推进,预计未来3-5周贸易谈判将会最终尘埃落定;本月15日商务部已经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继续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必要性进行复审,参考此前高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期一个月,此次复审时间预计也将在一月左右。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所说,“中国开放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当我国进口大门真正打开之后,政策红利保护下的玉米生产、收储不仅不能推动我国农业进步,只会使其倒退。在改革卓有成效的当下,不乏某些利益集团想违背玉米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意图宣扬拍卖价格抬升推动国内农产品价格进入“恶性循环”。众所周知,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不具备任何价格优势,若进口放开后,抬升本年度拍卖底价,将会影响我国玉米去库存效果,大量玉米替代品涌入国内市场,给国内玉米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若希望今年去库存能够有效推进,加大去库存力度,拍卖价格随行就市,尽快消耗劣质陈粮,除陈储新,避免进口量增加后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冲击过大不失为“一剂良方”。

纵观现阶段玉米市场,真正让玉米市场难有起色的本质原因可以说是低迷的下游需求,深加工整体利润压缩;非洲猪瘟影响持续不减,直接影响饲料企业采购需求,真正能带动产业前行的消费端持续低迷,加之渠道高价库存高企短期难以消耗,下游传导受阻,基本面疲软才是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的痛点所在。靠政策人为提高价格,严重违背了市场运行规律。

由于农产品进口限制较多,中美贸易磋商可能重点在增加的下游产品方面进口力度,此前传闻称中美协议可能包括美国乙醇、玉米酒糟粕、高粱、以及猪肉等;同时进口可能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局限于原料进口,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理念,提升我国粮食产量,增加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通过技术革新助推农业发展,可能才是真正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方式。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