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现货市场玉米价格再度回落,一些内地产区市场成交价格跌破了0.8元/斤。部分市场分析机构认为,随着4月底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收购的结束,国内玉米市场将进入抛储新时代,届时玉米价格有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在东北三省一区临时收购2015年产玉米近1.14亿吨,这比去年全年收购的2014年产玉米总量增加了3000多万吨。2015年我国玉米总产量在2.245亿吨左右。这意味着2015年我国所产50%左右的玉米已进入临储仓库,比例高得令人惊讶。但国内玉米价格并没有止跌企稳,说明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过剩的格局仍没有被扭转,后期在临储收购结束以后,国内玉米市场势必将面临更大的供应压力,价格自然会再度下滑。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在新闻通气会上说,面对粮食市场供求新形势,原有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至此,玉米临储政策完成使命。
市场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的后续影响估计在今后数年内难以消除,并且将由原来的利多影响转为利空影响。据了解,当前国内临储玉米库存总量在2.6亿吨左右,安全保管这些玉米每年需支付的资金利息和仓储费等已成为财政的一个巨大包袱。在未来数年,有关部门将会加大临储玉米的抛售力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将由临储玉米的抛售数量和价格来决定。
市场人士认为,抛储新时代,在产区农民玉米种植习惯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国内玉米市场的新增产量、临储玉米抛售以及进口玉米和玉米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均会比较大,国内玉米价格将最大限度地向进口玉米成本靠拢,甚至有可能跌破国内玉米生产成本线。据有关部门测算,当前我国进口美国玉米的到岸价在1100元/吨左右,东北地区去除劳动力成本的玉米生产成本在1000元/吨附近。
此外,由于生猪等存栏量偏低,玉米的实际需求总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来自养殖业、饲料业的需求对玉米价格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从工业需求来看,深加工业的开工情况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下游产品销售不畅使玉米需求增长空间受限。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还处在“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的初期阶段,去库存化正在启动,种植结构的调整也处在政策公布阶段,市场存在很大变数。新的市场环境下,玉米价格究竟会如何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