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福建省第九届猪病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南平市九峰大厦举办,500多养猪人参会交流。研讨会上,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王金勇作了《荣昌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专题分享,并总结了地方猪开发的一些经验。
顺应着消费者对肉质需求的改变,猪肉销售走品牌化之路已是趋势。把地方猪打造为地方名片积极开发也是提高地方生产力的一种方式。据了解,福建全省有29个地方畜禽品种,其中有10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级畜禽品种保护目录。福建充分发挥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优良地方畜禽遗传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仅上杭县槐猪年出栏达3.5万头,产值就超1亿元。
困境在于,不少地方猪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消费市场的接受度不大,打造品牌肉谈何容易?拿原产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的蓝塘猪为例,自2001年入选《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以来,蓝塘猪的保种和开发可谓举步维艰。保种难,少人养,资金少,没市场,挑战多……蓝塘猪的保种与开发面临诸多困境。
在地方猪保种与开发问题上,重庆荣昌猪的成功有可借鉴的地方。
王金勇介绍,荣昌猪是我国地方猪典型代表,其特征特性可概括为好吃(肉质好)、好养(抗病力强,耐粗饲)、好看(“熊猫猪”)。荣昌猪在1985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2000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是目前纯种数量最多的地方品种。2015年“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荣昌猪的资源保护通过构建“保种场、保护区、冷冻保存库”三级保种模式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地方猪种质资源库。
荣昌猪做得好有哪些原因?王金勇多年实践总结为:1.政产学研结合,干自己擅长的事。2.研究是基础,搞清品种的特性。3.单纯保种是没用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培育新品种(系)很重要。4.市场开拓和产业化最重要,开发企业很关键。
此外,王金勇还指出,开发优质猪肉并非是一“黑”一“土”就能解决问题。相比于炒作“黑、土、生态……”之类的概念,实际上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猪肉的品质和肉感。品和质的定义和标准由消费者说了算。“黑”和“土 ”的本质是记忆中的品质和感觉。地方猪猪肉的风味品质承载了这种记忆和感觉。但地方猪也存在弊端,如可作为商品的部分太少,一致性差,价格和销量的矛盾等。
据了解,龙头企业开始利用荣昌猪抗逆性强、猪肉品质优和配合力好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荣昌猪为母本的二元和三元杂交猪生产,采用“公司+农户”组织形式,生产优质安全猪肉,满足市场对安全健康、品质优良的猪肉的需求。目前已有“生态荣昌猪肉”、“草牧荣昌猪”等品牌进入重庆市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