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破解“猪周期”须有规模品牌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5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417
核心提示: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3月份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按照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钱,前两年这个价格都

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3月份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按照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

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钱,前两年这个价格都在1.2元左右。”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冯永辉等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是,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而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生猪养殖要想稳步发展,没有准入门槛怎么行?”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认为,前几年养猪利润“高得离谱”,一头猪净赚八九百元,很多养殖户盲目扩大规模,一些社会资本也纷纷涌入养猪行业,造成猪价的“过山车”式波动,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专家同时表示,“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面对当前的猪价上涨,广大养殖户应继续保持理性。发改委提醒,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