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麻城市畜牧兽医局组织机关及局直各单位工作人员深入铁门岗乡于天岗村、杨家院村、谭程村,到贫困户家中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大力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开展送技术下乡等活动,切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该局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扶贫攻坚。
一、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精准扶贫顶层设计。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局长向前宏为组长,副局长闵辉忠、张绪群、梁青松为副组长,各科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专题研究,制定方案。及时召开党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畜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精准扶贫工作做好科学规划。
3、强化宣传,统一思想。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万”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帮扶村组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宣传,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和要求、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干部思想。
二、精准识别贫困户,落实精准扶贫举措。
1、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发展养殖业的1万个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2、精准选择帮扶项目。根据分类情况,确定不同对象的帮扶项目,除无劳动能力的通过政府包保兜底以外,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安排相应的养殖业帮扶项目。
3、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紧扣脱贫目标,科学规划帮扶计划,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将扶贫规划的内容和实施举措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并落实到位。一是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对生猪养殖年出栏5头以上,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养殖2头以上,黑山羊养殖年存栏能繁母羊10只以上,鸡、鸭养殖年存笼300只以上的贫困户,验收合格后每户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视贫困户需求为每户提供1—5万元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将养母牛户纳入省级能繁母牛奖补范围。二是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为贫困户产前选址建场、产中生产管理、产后市场销售提供全程一条龙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做好良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生产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服务工作。三是扶持市场主体。鼓励市场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实行订单养殖利益联结,为其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签订回购合同。四是发展电商平台。着力拓展畜禽电商销售渠道,有效减少贫困户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支出成本,拓宽养殖贫困户产品销售渠道。
4、精准做好责任包保。围绕“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帮扶到人”的扶贫要求,切实履行扶贫工作主体责任,做到扶贫工作亲自规划、扶贫办法亲自设计、扶贫部署亲自落实。
5、精准实行脱贫考核。计划年终进行实地考核,依据畜禽春、秋两季防疫档案、防疫标识、产地检疫证明、贫困户养殖档案等决定奖补,并对精准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三、与畜牧强市创建相结合,完善扶贫体制机制。
1、建立保险机制。为牛、羊、母猪、母牛等养殖户提供政策性保险业务,(按照牛保费110元/头,其中农户承担11元,财政补贴99元,出险赔付6000元/头;羊保费40元/只,其中农户承担4元,财政补贴36元,出险赔付1000元/只),增强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和疫病等风险的能力。
2、完善疫病防控机制。为该市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免费提供防疫药品,免费提供上门技术服务,适应畜牧新常态,全面深化“以钱养事”机制改革,实行合同化防疫、标识化防疫、计划化防疫和程序化防疫,确保强制免疫注射率100%,保障养殖业发展安全。
3、建立能力提升机制。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科技特派员与市场主体对接,不定期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集中开展各类养殖技术讲座和培训,宣传政策,推介典型,传播科技,传递信息,做好对养殖业精准扶贫的技术、信息服务工作,有效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