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安全的关键意义
畜禽养殖产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
表现为总产值大、就业人口数量大、产业带动作用大、发展潜力大。2012年我国畜禽养殖业总产值为2.8万亿元,占当年全国农业总产值的31.9%,生猪全产业链就业人数72 000万人,生猪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8%,相当于粮食作物的总和。
畜禽养殖安全关系食物供给与粮食安全
我国是世界畜、禽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养猪占世界总量的50%,养禽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肉类总产量占世界的30%。
养殖安全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饲料产量3.1亿吨,占粮食总消费的53%。但目前,我国蛋白质饲料自给率不足50%,其中鱼粉和大豆的70%~80%依赖进口。饲用玉米的进口也在逐年增加。“人-畜争粮”“受制于人”的局面日益严峻。
如果我国养猪效率达到美国水平,每年可以至少节省1100亿斤粮食,超过《国家粮食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提出的2020年新增粮食产量1000亿斤的目标。
畜禽养殖安全关系公共安全与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与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畜禽养殖业是肉、蛋、奶供应的源头。养殖安全是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是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安全的根本。
畜禽养殖安全关系环境与生态安全
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年生产量约为38亿吨,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但未被有效资源化利用。同时,我国植物对动物有机肥料的需求迫切,如果把所有动物的粪、尿、排泄物充分利用,能够满足植物对有机物需求的40%,种养结合可以有效根治我国农业化肥等过量施用所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
“三创”精神指导养猪业发展
针对我国养殖业面临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式是加快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合理运用“三创”精神指导我国养殖业转型升级。当前,是创新与创业的机遇期,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当前的困难与挑战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基础薄弱。他强调突出创新驱动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造是创新与创业间的桥梁
三创精神的内涵在于,创新: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造:创造新品种,创造新材料、创造新产品;创业:创办企业,形成新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作为学校来说应该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以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养猪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养殖效率低下:美国每头母猪平均年提供出栏猪28~30头,而我国仅为13头~15头。如果达到美国水平,我国将每年可少养母猪2500万头,节省饲料2500万吨;美国饲料转化率1:2,9,我国为1:3.4 。如果达到美国水平,将每年节省饲料3800万吨;中国养猪效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将每年节省1100亿斤粮食。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猪源性人兽共患病:如猪链球菌病(1998,江苏;2005,四川);乙型脑炎(2006,山西);甲型H1N1流感(2009,全球)威胁养猪业发展
兽药残留:抗生素
非法添加剂:瘦肉精
根本出路:发展生猪健康养殖,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点:品种培育是核心;营养饲料是基础;疾病防控是关键;设备设施是保障;环境友好是必须
总体思路:协同创新
重大任务:提高养殖效益、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
改革方向:人才培养、人事管理、学科建设机制改革
种猪繁育技术创新
核心问题:种畜种禽依赖进口,自有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优良品种缺乏。
主要研究内容:发掘动物优良种质资源,开展动物组学研究,重点解析畜禽生长、繁殖、泌乳、抗病、品质等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开展动物分子育种、干细胞育种、胚胎工程、克隆等高新技术研发;进行动物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大数据遗传评估、动物高效繁育新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发;利用国内外优良品种资源,培育生长性能好、繁殖性能高、抗病力强、环境适应性强、品质风味好的畜禽新品种。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创新
核心问题:老病未消灭,新病不断发生,人兽共患病危害严重。
主要研究内容:开展畜禽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解析病原与宿主互作及其网络调控机制;研究病原致病与免疫机制;发掘、筛选新药靶标;针对我国流行的病原,开发新型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等防控产品;开展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重大疫病的净化与根除;通过技术和产品的集成与应用,实现少打针、少用药、环境友好,绿色健康养殖。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
核心问题:粪污污染严重、病死猪处理问题突出、大量养分资源浪费。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降解、微生物发酵、环境修复等原理与规律;研发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废弃物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与控制、生物有机肥生产、环境修复等关键技术;开发生物有机肥等产品:通过技术与产品的集成与应用,实现种养结合、变废为宝、生态养殖、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