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开始,直到2015上半年,养猪户们回想起来或许还心有余悸,那个时候的猪价偶尔会经历几次过山车的刺激,但随后而来的却是长期的不温不火,养殖总体面临亏损。而2014年4月的之前羊价,在“二师兄”身价下跌、“禽妹妹”饱受“H7N9”流感影响下萎靡不振之时,依旧坚挺。或许,正是印证了一句古话,“风水轮流转”,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湖羊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开始下行,直至今日,时隔2年仍毫无起色;而今,“二师兄”却在去年下半年穿越上涨通道后,于今年再度“飞天”了,牲畜业再现冰火两重天。然而,“风水轮流转”背后的原因却是可以窥见的。
一、猪价“飞天”篇
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回暖以来,生猪市场行情不仅未降温,更是打破了尘封5年的价格高点记录。目前,生猪外三元价格已进入“10+元”/斤的轨道,开启了生猪养殖的“黄金时代”。近期,外三元生猪价格以10.5元/斤收高,同比上涨59%,达到了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跌更是带来双重利好,又使得猪粮比、头盈利达到历史新高。目前,瘦肉型猪粮比破10: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头盈利进入1000+轨道。
供求关系趋势下,报复性反弹是重要原因。生猪产能不足是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动因。2013-2015年连续三年的亏损状态,造成大量养殖场户退出市场,2014年开始的环保要求淘汰猪场,进一步降低了产能。从全国层面来看,据农业部公布的生猪存栏数,生猪存栏已经连续29个月连续下降,其中2月能繁母猪跌至3760万头,环比减少23万头,生猪存栏36671万头,环比减少672万头;从全省层面来看,在淘汰部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猪户的基础上,生猪存栏总数也明显下降。当然,上述因素外,还有自然原因的存在,去年年底的寒潮袭击,导致仔猪腹泻严重,存活率下降,也是年后猪价上行的重要原因。
效益背后风险并存,后市建议需谨慎:
单从生猪养殖来看,建议谨慎补栏,合理出栏。目前在全国可出栏生猪持续紧张情况下,猪价滑落空间不会太大。但是,广大养殖户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生猪价格创新高的情况下,更要保持理性,理性看待当前猪价的上涨,合理补栏、适时出栏:仔猪价格已破新高,如盲目补栏,一旦猪价回落,风险过大;小母猪市场虽走俏,但是按照养猪周期,一头生猪需要经历14个月(母猪育肥4个月+配种怀孕4个月+成熟出栏6个月)的时间才能上市,也就意味着现在补栏需到明年才能上市,到时候的猪价难以预测。
从产业发展来看,建议主动出击,摆脱“猪周期”。如果说,本轮猪价上涨是必然,那么按照养殖心理,在目前猪价疯狂的情况下,养殖户疯狂补栏,势必导致生猪存栏增多,一个养殖周期后供求关系逆转,猪价开始下滑,这就会进入所谓的“猪周期”。从全国层面上来说,除我省以外,养殖户补栏存在的可能性很大,猪周期发生的概率也极高,我市的生猪养殖企业在市场的海洋里如何逆势而上,摆脱“猪周期”,是当前我们需要考虑的关键。为此,我们建议我市的13家生猪养殖企业:一是要开创独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学习华腾模式,延伸产业链,发展食品加工业务,或者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产销一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是要抱团合作,形成桐乡地区联合品牌,抱团“走出去”,提升市场影响力。
二、羊价“跳水”篇
去年3、4月份开始,湖羊价格连连下跌并长期低迷,时至今日,仍无抬头迹象。从交易市场了解到,目前肉羊毛羊价格仍在11元/斤左右(标准公羊价),相比2013年底,跌幅仍近4成。行情低迷不仅严重损害了全市3万多养场(户)的利益,更对我是湖羊产业带来严重冲击。
供求关系是市场行情的主要动因。近几年来,国家积极支持草市动物发展,国内湖羊产业迅速发展。外地(指省外)湖羊低价进入本地市场,对本地市场造成较大冲击。目前,外地湖羊收购价仅在8-9元/斤,大大拉低了本地市场价格,而其在本地的交易占有量达50%。同时,本地湖羊竞争也相当激烈,嘉兴地区的海宁、海盐湖羊养殖迅速崛起,周边地区的南浔等地大力振兴湖羊,都对我市造成冲击。除供求关系外,深入剖析桐乡湖羊行情,我们发现,桐乡湖羊市场效应低,品牌效应不足以及养殖户市场信息不畅,也是竞争力减退的主要原因。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升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要做好疫病防控,降低饲养风险和饲养成本;要充分学习应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殖水平,做到 “低投入、高产出”。目前,我市的湖羊饲养管理技术比较成熟,如羔羊早期断奶技术、羔羊补料技术、怀孕母羊妊娠后期补料技术、青贮饲料工艺等均到了很好的应用推广,各养殖场要结合生产实际,将本地的成熟的饲养管理技术投入到生产中,提升效益。
二是扩大销售渠道,抵御市场风险。政府部门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有效发挥“有形手”的作用,保护好农民利益,稳定发展湖羊产业。要加强行业内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健全湖羊市场行情预警机制,包括价格监测、分析、预警等,帮助养殖户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要帮助养殖户建立多元销售渠道,完善互联网+湖羊机制,积极开辟线上销售渠道。
三是加速产业提质,提升商品价值。要通过产业延伸,扩大内需。要鼓励发展本地湖羊食品加工企业,鼓励本地现有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拓展湖羊食品加工业务,鼓励本地规模场与周边食品加工基地建立合作形成利益联结,从而延伸湖羊产业链,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要通过打造品牌,增强外需。要明确“桐乡湖羊”的纯种湖羊品牌定位,不断提升湖羊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要结合桐乡旅游产业开发湖羊旅游产品,加强“桐乡湖羊”的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商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