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水禽业发展迅猛,山东省作为水禽养殖大省,养殖规模和技术居于全国前列。但产业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行业面临着多种因素制约,理清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路径、畅通价值增值链、完善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提升和蜕变,是业内人士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日前举办的600多人的首届山东水禽产业发展大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就此对行业对养殖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合作、转型成为未来发展必须要走的路。
价格低位促使山东水禽业抱团
近两年水禽养殖规模处于稳中有降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侯水生表示,2015年,我国水禽出栏35.83亿只,其中肉鸭出栏 28.62亿只,蛋鸭出栏量2.24亿只,鹅出栏量4.97亿只,相比2014年32.06亿只的肉鸭养殖规模有所下降。这其中山东省的养鸭数量最高,历史最高达到11亿只,据山东省畜牧局局长冯继康透露,2015年山东肉鸭出栏10.4亿只,占国内三分之一,水禽规模化比重达到90%,标准化饲养比重占到80%,毫无疑问是国内水禽养殖规模最大的省。
山东省肉鸭(主要是樱桃谷鸭,也叫白羽肉鸭)生产水平较高,樱桃谷鸭的饲养以网上平养为主,一些集团的肉鸭场,一个鸭棚可养1-2万只鸭,饲养密度较高。在肉鸭生长效率上,有饲料配方制度的优势下,肉鸭生长速度快,28日龄达到1.25kg,料肉比达到1.65:1,38日龄活重达到3.0kg,料肉比1.8:1。
樱桃谷鸭虽然生产效率高,产肉块,但肉质较差,在肉类中价格很低,不少养殖户表示,肉鸭价格太低,且竞争大,利润微薄。樱桃谷农场有限公司总裁闫新健表示,中国肉鸭成本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人均效率并不高,在鸭肉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压力较大。而一些养殖户在竞争中选择更换品种,或杂交,或延长饲养时间,减小体重等方式,进行差异化竞争。在这其中,养殖时间长或体重增长慢的鸭反而能卖出更好的价格。
鉴于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出现协会或联盟,行业集体联合控制产能,共进共退,维护行业利益的经验,有人提议建立水禽协会,以协会的方式,联合企业以较为自觉或强制的方法,制定控制产能和行业升级的规划,保障肉鸭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摆脱低价竞争,促使行业回归以质竞争,保持合理利润的氛围。而益客集团董事长田立余表示要从原料、加工、流通、行业等方面构建共享水禽产业生态圈,这将有利于提高行业称能利用率和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升级,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联动和自我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提议会议现场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如果顺利,有望在明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