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15年来,基本见证了农村养殖业的兴起与衰落。现今,很多养殖户都在迷茫,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今天,以笔者个人的从业经历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自2001年开始从业以来,时间不长,基本上4分之一的生命都奉献给了养殖业,个人总结了一下,农村的养殖业如果以社会结构来对比的话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以及正在逐步走向的资本主义社会。
一、原始社会:1985---2005
中国的农村养殖业在1985年前后,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社会对副食品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于是,一部分聪明的农民开始向第三产业经济转型,个体工商户、万元户开始出现。养殖业也就是那个时期开始兴起。
1、从业人群:
许多在农村基层有过经历的行业内人士都了解的一个情况,那些年的养殖户就像种草莓或者韭菜一样,根系相当发达。基本上一个养殖户身边,亲戚、朋友养鸡的就不下十个,也就是那个时期(1995---2005)农村散养户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极致。
2、养殖条件:
1985--2000年期间,农村的养殖条件相当落后,养殖户根本没有养殖场地理位置选择这个概念。在那段时期,以村为单位来说,养殖场的分布星罗棋布,废弃的房屋、学校等场地构成了那个时期的主要养殖场地。直到2000年前后,养殖户才开始随着国家的政策,逐渐、有意识的在农村周边开始兴建专业化的养殖场地。
3、养殖观念:
养殖观念在那个时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盲从期以及理智期。
盲从期:在1985年前后到1995年期间,因为市场经济刚刚开放,禽病疫情相对较少,基本上是只要搞养殖的都能赚钱,所以,跟风者甚众,形成了当时养殖人群结构的基础。在95年前后,特别是98年禽流感过后,再开始从事养殖业的都开始理性的开始选择养殖场地、切入时机、养殖类型等条件,有计划、有选择的开始从事养殖业。
4、原始时期的弊端:
❶无组织、无规模。基本都是3、5百羽开始起家,最大规模很少超过5000羽。
❷无观念、无技术。村头特病村尾停是哪个时期的特有特色,最可甚的,在豫北一个养殖规模相对集中的村子里,一场鸡病过去,狗死完了!
封建社会的主要社会架构为皇帝(国王)-----领主(贵族)----地主----佃户。皇帝为一国之中最大的地主和农场主,是以地主阶层为统治阶层的社会形态。
二、封建社会:2005---2014
经过1985--2005这20年的时间,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一部分聪明睿智、胆大敢闯、善于抓住时机的从业人员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逐步走上了养殖业的统治阶层;一部分踏实可干、兢兢业业的从业人员随着行业的优胜劣汰、大浪淘沙而坚强的生存了下来,构成了养殖业的基础阶层。
1、社会结构:
养殖业封建社会的特色就是基地+农户的大行其道,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一阶段,按社会形态完全带入的话就是:皇帝(大型养殖集团如温氏、双汇等),贵族(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如正大、大北农等),地主(龙头、合作社等),佃户(养殖户)。
2、养殖水平:
随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前一时期只要从业基本就能赚钱的行业态势像大河东去一样一去不还,一部分养殖条件差、思想观念落后的人群在这一时期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甚至家破人亡。
随着这部分人群的自然淘汰,剩余的养殖户不管是思想观念还是养殖技术都在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养殖场地随着不断地投入,逐步朝向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不断的、健康的发展;养殖观念在饲料企业、兽药企业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推广之下而不断、逐步的完善着。养殖水平在龙头、合作社的带领下更是大踏步的提高。这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养殖户的养殖数量在逐年的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逐年提高,料肉比、料蛋比等直观数据越来越好。
3、养殖环境:
像前一时期那样,鸡棚随处可见、随处乱建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返,养殖户开始在村外开始自建上规模的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化的养殖场越建越大,从开始的5千、1万,到现在的5万、10万,以前,废弃疫苗瓶随处乱扔的现象没有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死鸡、鸡粪的情况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环境越来越好了,村头得病村尾停的现象没有了,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却越来越省心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佃户开始难以忍受统治阶层的剥削,一部分统治阶层不满足于现状而各施手段为行业的下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打下了基础。敬请期待下节。
三、资本主义阶段
其实,在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中,资本的身影充斥了整个的发展阶段。自90年前后,国家政策的扶持导致了一部分从业人员快速发展,从此,资本的身影便浮出了水面。资本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资本主导了行业的兴衰。
资本具有逐利性,资本具有整合性,资本具有垄断性。
1、资本即垄断:
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大型养殖集团控制了整个行业的各个环节,鸡苗、饲料、兽药、回收等各个环节受养殖集团的严格把控,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养殖户进雏是被指定的,兽药由公司统一购进,饲料是各养殖公司自己的饲料厂生产,回收则是养殖公司自己的屠宰基地,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养殖户完全丧失了自主权,只有选择这个或者那个公司的权利,而各个公司的模式都大同小异。
2、资本逐利忙:
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养殖户的利润是完全不能自主的,而且,与市场经济环境基本是脱节的,在养殖公司的模式设计中,养殖户的平均利润是固定的,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殖公司的垄断逐步增强,养殖户的平均利润是逐年呈下降趋势,养殖户的利润从2007年前后的4元/羽左右,逐步下滑到现在的2元/羽左右,也即是养殖户不受行情(市场经济)的影响,养的很好的情况下(料肉比、死亡率的指标)也就是每只鸡2元左右,养不好的就不过多的赘述了。
3、资本整合强:
在养殖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整合是一直存在的,养殖公司在发展中不断地整合各种资源。通过逐步的合作和收购动作,牢牢的把养殖行业的各个链条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更有甚者,养殖集团为了摄取更多的行业利润,在07年前后开始大规模开建自养基地。
资本,无形的推动了行业的发展,14年前后以新希望50亿元东北养鸡计划为首的各个资本集团大举进入养殖行业,让从业人员不禁大呼“狼来了”,大家却没有看到资本早已充斥了养殖行业的各个环节。资本通过薅羊毛完成了自身积累,通过圈地形成了垄断地位,通过整合控制了整个行业。
同时,资本不可磨灭的是它的推动型与促进性,资本推动了整个行业健康、向上的发展着,规模化的养殖场、养殖基地的不断建成,促进了养殖环境、养殖理念的不断进化,食品安全逐步走向可控性、可最溯性的发展快车道,动物福利促进了养殖结构、养殖模式、养殖观念、技术的健康发展。
总之,养殖户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和养殖条件,才能在行业的发展中不被淘汰,逐步的积累自身的资本、苦练内功,才能在整个行业链条中挣脱而出,创造出自己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