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资深吃货,一定不会对“日本和牛”陌生。这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最优秀的良种肉牛,肉质呈大理石花纹,入口即化,又称“雪花肉”。
作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眼下也正在科技创新,目标之一是对两头乌“雪花猪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也许过不了多久,两头乌猪肉也会向日本和牛看齐,成为高端猪肉的代名词。
过去
肉质细腻适合做火腿
市场价比普通猪肉高一倍
据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陶猪和陶猪圈考证,早在1600年前,金华的养猪业已相当发达。不断的育种后,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的两头乌延续了下来。
两头乌和普通肉猪有什么区别?金华市畜牧局专家宋维龙介绍,作为地方猪种,两头乌因其后腿皮薄骨细、肉质硬实洁白,因而成了制作金华火腿的最佳原料。
用资深吃货的话来说,两头乌的肉质和普通猪肉不一样,概括起来就是皮薄、骨细、肉嫩,做出的火腿肉质细腻,香气更为浓郁。
这么多优点,也导致两头乌的市场价比普通猪肉要贵一倍以上。
现在
偏肥而且长得慢
被外来猪种比下去了
然而,作为知名地方猪种,两头乌的境遇并不顺遂。
来自金华市畜牧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华两头乌的年出栏量为7.5~8万头,母猪存栏量为5000多头。什么概念?两头乌只占到金华地区年生猪出栏量的3%~4%。
明明口感不错,为什么养殖量这么少?
宋维龙说,外来猪种以“杜长大”(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为代表,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可以长到200斤甚至更重,生长周期只要170天左右。相比之下,两头乌的“生长力”数据就要略逊一筹,一般只能养到130~140斤,时间却需要300多天。
更关键的,随着人们口感变化,肉质偏肥的两头乌,市场竞争力显得不足,这也直接导致农户养殖两头乌的积极性受挫。
就这样,曾经的本土名猪,因为养殖的人越来越少,保种困难,成了“中国熊猫猪”,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
未来
制定雪花猪肉标准
走起高端细分路线
有先天优势的两头乌,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不久前,金华市农业局组织召开省农业重大专项《金华两头乌猪科技创新利用》项目评审会,确定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3家单位作为4个子课题的攻关单位,每个课题都有关两头乌的开发利用。
简单的说,就是把两头乌的优点通过科技攻关,提高瘦肉率和品质,更适应市场。
宋维龙说,课题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金华两头乌猪“雪花猪肉”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这个研究是计划制定一套技术标准,把两头乌的肉质等级细分。这就和牛排一样,根据肋眼、西冷等不同部位,精细化屠宰分割。具体怎么分,课题小组正在讨论中。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根据《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实施方案》,未来3到5年,两头乌要达到年出栏10万多头,年产以两头乌为原料的火腿从5万只增加到约20万只规模,连同延伸产业生产总值增加5个亿。
说不定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吃到按部位细分好的高端两头乌了。
新闻延伸
保护两头乌,他们在努力
●资金:早在2002年,金华市政府就设立了两头乌猪保种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万元。2013年以后,市财政设立金华两头乌猪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逐年增加。2014年9月,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被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列入第二批农业重大专项给予立项扶持,省级项目扶持资金三年合计45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三年合计约1600万元。
●科技:强化保护区建设,选择生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场、种猪场开展金华两头乌猪保护区建设;先后四次组织开展遗传资源调查,掌握种群数量和遗传性能,同时强化种质创新研究,挖掘金华两头乌猪潜在价值。
2015年,浙江省加华金华猪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另外,省科技厅还将两头乌猪科技创新研究和火腿加工技术研究列为厅、市会商项目和重点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标准:在金华两头乌猪产业上,金华市先后制定推广了国家标准、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金华市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中的指标和要求都体现金华两头乌猪地方特色、品种特性和肉质特点,对养殖生产者加强和提高肉品质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以及规范养殖生产起到指导性作用。
●品牌:2014年3月,金华市两头乌猪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5年10月,金华两头乌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通过验收。为规范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农业部门制定了《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另外,金华还积极争取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积极申报“证明商标”,推动金华两头乌猪及其产品走出浙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