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强猪周期下,猪肉概念股应运而生。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创业板第一股温氏股份,据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温氏股份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1......
在“超强猪周期”下,猪肉概念股应运而生。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创业板第一股“温氏股份”,据最新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温氏股份一季度实现净利润31亿元,净利润增速超过360%,盈利高居整个创业板首位,甚至将整个创业板利润增速提升了25%。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3.5%,影响CPI上涨约0.75个百分点。今年元旦开始,全国多地猪价就开启上涨模式。中国生猪预警网的数据显示,3月22日,瘦肉型生猪出栏价格达19.79元每公斤,突破201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而去年同期瘦肉型生猪出栏的价格还不到10元每公斤。
温氏股份贡献创业板一季度五分之一利润
Wind数据显示,从506家创业板企业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来看,2016年一季度创业板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32.4%;整体净利润合计为149亿元,同比增长63.68%;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为近五年最高。
具体来看,其中25家公司一季度盈利超过亿元。25家盈利过亿元公司中,温氏股份一季度净利润高达31亿元,其他505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合计为118亿元,仅温氏股份一家公司就占据整个创业板一季度总利润五分之一强。如果剔除温氏股份,505家创业板公司一季度利润将下降25%。从这个角度来看,温氏股份不愧为创业板第一股。
4月份,温氏股份的业绩持续了一季度的上升行情。根据发布的4月商品肉猪销售情况简报,该公司4月销售商品肉猪137.99万头,收入32.12亿元,销售均价20.05元每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58%、2.72%、3.51%,同比变动分别为17.54%、84.81%、53.76%。对于变动的原因,该公司解释,4月商品肉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主要是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而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
温氏股份上市市值超两千亿一度超万科
2015年11月2日,温氏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的方式,正式在创业板上市交易,温氏作为一家农业企业,其上市首日市值即超过2000亿,不仅超越乐视网和东方财富等创业板龙头股,其市值还超过了平安银行、万科等部分主板龙头企业。创业板市值最大的公司是养猪企业也成为一时之谈。
尽管上市之后A股迎来持续下跌,但温氏股份的总市值依然高居创业板前列。按照5月13日的最后收盘价45.35元计算,温氏股份目前的总市值为1644.05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温氏之所以能在市值上有如此表现,与其市场地位密不可分,在最为核心的两块业务上,都占据市场第一:2014 年肉鸡上市量6.97亿只,市场占有率为19.10%;肉猪上市量1218.27 万头,市场占有率1.66%。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成170多家一体化公司。其开创的“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被业界称为“温氏模式”。
生猪价格暴涨下“温氏模式”不如个体户
不过,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在此轮生猪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温氏模式”给养殖户带来的利润反而不及预期,并且开始受到部分养殖户的质疑。
广东云浮市下属某县的一名养殖户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家就是“温氏模式”的养殖户之一,总共养了500头猪。该养殖户表示,在往年猪价平稳的时候,这种模式比较受欢迎,但随着今年以来生猪价格的暴涨,却发现他们这些养殖户被行情抛弃了,养一头猪的毛利只有250元左右。而独立于温氏股份的个体养殖户每头猪的毛利超过800元,接近3倍的差距。
在“温氏模式”下,温氏股份与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农户负责饲养管理环节,公司负责种苗生产、饲料生产、药物生产和采购、技术服务、回收销售等。为何“温氏模式”下毛利会相差这么大呢?对此,一名养殖户透露,该模式下,养殖户在向公司购买猪苗时,便已约定好了收购价格,收购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有所波动,但波动并不大,现在生猪价涨成这样,一头猪的回收价格也就增加几十元。
对此,有不少养殖户开始质疑“温氏模式”,部分养殖户甚至声称打算退出与温氏股份的合作。但也有当地的生猪养殖人士为“温氏模式”辩护。他们认为,个体户养猪在这轮行情中虽然获利很大,但考虑到生猪的周期性非常明显,一旦遇到生猪价的下行时期,“温氏模式”的养殖户要比个体户有保障,这是一种“旱涝保收”的模式。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温氏股份对合作养殖户的生猪实施“保价回收”政策,即当行情不景气之时,温氏股份仍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生猪,并补足养殖户每头猪150元左右的盈利。
财经观察
超强猪周期”还将持续多久?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一种轨迹: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我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自2004年以来,已经出现3个明显的“猪周期”:2004年~2007年、2007年~2011年、2011年~2015年。肉猪出栏头数在2007年、2011年、2015年减少,当年都出现了肉价大幅上涨。
今年元旦开始,全国多地猪价就开启上涨模式。中国生猪预警网的数据显示,3月22日,瘦肉型生猪出栏价格达19.79元每公斤,突破201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而去年同期瘦肉型生猪出栏的价格还不到10元每公斤。由于超越了2011年的高点。有业内人士将这轮猪周期称为“超强猪周期”。
赢众投首席农业分析师张诚表示,供需矛盾是此轮猪价上涨的核心推手。此前猪价连续下跌30个月的能繁母猪存栏数量,过快的产能出清导致2016年生猪市场供给短缺,大约有500万吨猪肉供给缺口。
虽然猪价已经大幅上涨,市场看多猪价的声音依然占据主流,华泰证券分析师认为,虽然4月猪价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包括进口肉集中到港口、生猪长速加快、储备肉抛压等等,但截止到目前,猪价表现明显强于预期,这是对供给极端短缺的一个最好验证。接下来,猪价上冲的幅度和速度将超出市场预期。判断5月开始,猪价将重新开始启动快速上涨,本轮周期猪价高点或将出现在7-8月份,预计高点将达到23元每公斤以上。
“超强猪周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最新披露信息显示,4月26日,海通证券、国联证券、巨杉资产、尚雅投资等多家券商及私募机构对温氏股份进行了集中调研。在“超强猪周期”下,一度被资本市场“瞧不上”的创业板养猪龙头股享受了一场空前的盛宴,温氏股份的相关人士腰包渐鼓。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温氏股份的股吧里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一名自称是温氏股份员工的吧友发文称,他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今年奖金才拿了1800元,而主任级的有15万元,经理级的30万至40万元。“虽然公司有自己的考核制度,但这落差也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