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莲都区“点 线 面”结合 着力构建美丽畜牧业新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6  来源:莲都区畜牧兽医局  作者:叶莉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84
核心提示:2016年,莲都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紧扣“中国莲都•养生农业”主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按照“生态型美丽畜牧、安全型健康畜牧、精品型特色畜牧、创新型智慧畜牧、创业型新型畜牧”五大工程的部署要求,“点 线 面”结合,着力构建美丽畜牧业新格局。一、以一个示范点为引领,整县制推进非接触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有效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莲都区为浙江省生猪调出大县,历年来生猪养殖总量均占全丽水市第一。2014年以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

2016年,莲都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紧扣“中国莲都•养生农业”主题,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按照“生态型美丽畜牧、安全型健康畜牧、精品型特色畜牧、创新型智慧畜牧、创业型新型畜牧”五大工程的部署要求,“点 线 面”结合,着力构建美丽畜牧业新格局。

一、以一个示范点为引领,整县制推进非接触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有效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零排放

莲都区为浙江省生猪调出大县,历年来生猪养殖总量均占全丽水市第一。2014年以来,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五水共治”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关停畜禽养殖场406家,治理提升285家(其中规模猪场227家),现保留规模猪场181家,存栏数6.2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与“五水共治”工作开展前相比大量萎缩,规模猪场减少了43.1%,生猪存栏量减少了33%。为确保生猪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减少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针对传统治理消纳模式(猪+沼+作物)存在的不足,该区积极探索有效的、可复制的养殖治污模式。近三年来,该区在仙渡乡仙弄生态猪场(现升级为浙江意鑫牧业有限公司)开展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的试点情况得出(试点面积2000平方米,该养殖模式利用垫料通过微生物降解作用处理猪粪尿,每两年更换一次垫料,充分发酵后的垫料是优质生物有机肥),该模式栏舍面积使用率高达90%,每批猪的出栏时间要比传统模式缩短约15天,保育和育肥阶段生猪的死亡率可由传统模式的5-8%下降至3%左右,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50-100元,同时具有节水、节省劳动力、可提供优质生物有机肥等优点,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真正做到畜禽排泄物零排放,很好地解决了生猪产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矛盾。2015年,该区决定以示范点为引领,在全区范围内逐步推广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零排放模式。目前,该区已被列入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行列,并计划投资600万元,在浙江丽水意鑫牧业有限公司和丽水和丰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养殖场推广该模式。

二、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底线,直面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短板,重拳出击打好养殖污染歼灭战

近年来,该区面对畜牧业对环境影响的这块短板,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认真盘点问题、分类梳理分析、谋求解决途径、逐个突破解决,以严的要求、必胜的决心打好养殖污染歼灭战。一是狠抓学习,补齐思想意识短板。将学习作为“补短板、树标杆”的重要内容之一来抓,通过组织规模养殖业主集中观看《今日聚焦》曝光的畜禽污染案件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等方式,着力强化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加固思想意识防线。二是狠抓监管,补齐污染反弹短板。根据《莲都区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莲政办发〔2016〕33号)文件要求,全面实行“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织密污染反弹防控网。结合“回头看”“大排查”“五查四治两打”等行动,严格核查要求,督查养殖场有无偷排漏排隐患,有无多养、超养、新养、复养行为,有无养殖“黑户口”,治污设施是否配套,防控责任是否落实等五方面情况,切实巩固污染治理成效。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处罚违规排污养殖场6家,罚款金额18.8万元。三是狠抓“一县一策”工作落实,补齐散养户整治短板。在加强规模养殖场整治的同时,全力开展生猪散养户“一县一策”污染整治工作,对全区5-49头生猪散养户全面实施污染整治,力争11月底前完成。

三、从四个方面着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该区以“稳生猪、促家禽、增牛羊、添特色”的发展思路,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稳生猪”,严把生猪产业准入门槛,推进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建设,2012-2020年,共规划畜牧用地693亩用于规模猪场建设。二是“促家禽”,通过落实稳定家禽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广“水禽旱养”“原生态饲养”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家禽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区已培育规模禽场34家,发展100万羽以上家禽企业1家。三是“增牛羊”,该区充分利用草山坡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秸秆饲料化,推行“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基地)”等种养结合模式,不断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2014年至今,新增养牛场11家、湖羊场3家,新增肉牛288头、肉羊1800只。四是“添特色”,该区紧紧抓住省、市、区实施蜜蜂等特色优势畜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有利时机,深入推进蜜蜂产业振兴,力争到2020年,全区养蜂数量稳定在3万群(其中意蜂1万群、中蜂2万群)左右,增加蜜蜂授粉农作物面积5万亩,培育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个,扶持低收入农户100户。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