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云南施甸抢救“保山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3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浏览次数:330
核心提示:“保山猪”,一个经过数千年物竞天择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较大、地方优良特性保存最完备的肉脂兼用型猪种,曾选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拥有众多光环的“保山猪”却一度从百姓的餐桌上消失了。如何让“保山猪”造福百姓及为群众奔小康作贡献,成为了保山市畜牧工作的一项重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施甸县137个行政村中饲养“保山猪”的有125个村,存栏达17758头。但这个数字,仅仅占该县生猪存栏数的

“保山猪”,一个经过数千年物竞天择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较大、地方优良特性保存最完备的肉脂兼用型猪种,曾选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并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拥有众多光环的“保山猪”却一度从百姓的餐桌上消失了。如何让“保山猪”造福百姓及为群众奔小康作贡献,成为了保山市畜牧工作的一项重点。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施甸县137个行政村中饲养“保山猪”的有125个村,存栏达17758头。但这个数字,仅仅占该县生猪存栏数的2.8%,说明“保山猪”正逐年减少。施甸县畜牧局技术人员李朝震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施甸家家户户饲养“保山猪”,到上世纪90年代,外来品种比如“汉普夏”“杜洛克”“约克”等逐步引进保山,因饲养周期短、见效快,所以饲养“保山猪”的农户越来越少,到2015年,出现了2.8%这样少得可怜的比例。

李朝震说,“保山猪”具有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口感好等优良特性,为此,各级畜牧部门选择了改良“保山猪”的道路。

主要是走科研道路,突破技术难关。市县畜牧部门与省、市有关科研单位合作,依托保山市种猪场“保山猪”母本核心群场资源,与国家顶尖科研院所合作,长期保存纯正“保山猪”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同时,严格按照云南农业大学有关专家、教授和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制定的“保山猪”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措施,开展“保山猪”杂交利用科研工作,以“保山猪”为母本,成功培育出了“巴保优质二元母猪”(“巴克夏公猪”与“保山母猪”的后代),供农户饲养,再进行杂交改良后,生产商品肉猪,发挥“保山猪”的杂交优势。

据介绍,2015年施甸县在老麦乡投入资金40万元,新建、改造猪舍2000平方米,建设沉淀池100立方米,并从保山市种猪场引进“保山猪”母猪200头,提供农户饲养,建起了年出栏肥猪3500头以上的“保山猪”饲养基地。

老麦乡畜牧兽医站站长杨金彪介绍,老麦乡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是“保山猪”理想的生长之地。在老麦乡,经改良的“保山猪”猪仔60天即可出栏,一头母猪一年可产仔两次,每次产猪仔十多头。

为深入打造“保山猪”,施甸县综合考虑畜牧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山区、温凉区域发展“保山猪”,以满足高端市场和开发肉食品加工需要。同时,施甸县还出台了系列保障措施,在资金、技术、防疫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并从扶持企业、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各级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农户转变养殖观念。政府还和农户签订协议,规定两年之内不许出售政府提供的“保山猪”母猪,如母猪出现意外死亡必须补栏等。

目前,“保山猪”又重回施甸广大养殖户的视野,施甸县还在“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保山猪”的优惠政策。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该县饲养“保山猪”能繁母猪将达2万头以上,年出栏“保山猪”肉猪30万头以上,并通过养殖示范区建设和完善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形成“立足保山,辐射滇西,面向全省,拓展缅北,走向全国”的发展格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