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1是散养户约占十分之一(10%),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或近水源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散养户会退出,而一些山区和偏远地区还会留存一些,约占总出栏量的10%。
第二个4是专业户(家庭农场)的出栏量约占40%,这是专业户的成本竞争力和国情决定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全部依靠规模养猪。在专业户(家庭农场)这里领域,各种“价值圈”会发挥很大的价值。
第三个4是集团产业链的出栏量约占40%。现在,温氏要养3000万头;正邦要养5000万头;双胞胎要养1000万头;新希望要养1000万头;唐人神要养600万头;中粮要养550万头等等,按照这些已知规划,虽然最终未必能够实现,但集团产业链模式的发展必定会进入快车道。
第四个1是独立规模场,出栏量约占10%。为什么会那么少呢?我认为未来很多的独立规模场在下一轮猪价低谷的时候依然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主要是盈利水平和资金链的问题。这些企业主要会有两种出路,一种是被资本雄厚的集团性企业收购全部或部分股权,失去了控制权,属性发生了变化。第二种是基础不好,改造成本大,如场子老,疫病风险大、环保压力大,改造成本太高等等,最终只能关闭。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理念先进、基础不错。善于经营的企业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发展壮大,不过,这种比例不会大。
我们了解到未来的格局,方能提前布局,找到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并能够发挥自己创造价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