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源头控制、敬畏自然,切断病原体的“激活”路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浏览次数:405
核心提示:根据动物传染病学经典教材,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任一个采取措施,那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就可中止。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当然就成为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三大法宝。然而,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要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谈何容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做好。病原体和携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带菌者但不表现临床症状以及带菌同时也表现临床症状)是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源头,如果能控制好源头这

根据动物传染病学经典教材,动物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任一个采取措施,那动物传染病的流行就可中止。因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当然就成为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三大法宝。

然而,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要在生产实际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谈何容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有可能做好。

病原体和携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带菌者但不表现临床症状以及带菌同时也表现临床症状)是传染病传播流行的源头,如果能控制好源头这个环节,那当然是最好的。

病原体跨境传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贸易的增多,人员、货物流动非常频繁,随之而来的跨境流动和进出境贸易十分频繁,某个环节做不好,比如边境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没有细致到位,就很有可能将病原体或者说携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带进境内,反之,输出到境外也是同样道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病原体得以跨境传播,遇到条件适宜,即可引起动物疫病的流行传播开来。

在过去,一种疾病流行,各国通常通过边境检疫、封闭流行地区等方法防止疾病流行。现在,病原体表现得很“现代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孤立地、通过传统的边境控制来完全保护自己的国民和动物不受疾病威胁。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都建议,各国应充分贯彻《国际卫生条例》和《国际动物卫生条例》,贯彻“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理念,加强人和动物疾病监测、疫情警报,提倡资源共享,加强各国团结,依靠全球合作,共同对付人类和动物的天敌——病原体,尤其是人与动物共患病的病原体,使人与动物更健康更安全。

过度开发,使原本相对安静的病原体被激活

一些病原体原本在动物中传播,或者说,这样的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仅只能在动物中寄居或者流行,也有一些病原体仅在世界上某一区域流行。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贸易往来和人口流动的频繁,这些病原体也被动地得到了“搬家”或者“旅游”的机会,造成人类新传染病和动物新传染病的流行。

动物是人类许多传染病或者新发传染病的重要和潜在的驻主,或者说储藏库,或宿主。人类野蛮捕杀野生动物、大肆砍伐森林、任意开垦荒地、违规修建水坝、盲目建造城市等活动,使得原有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到了别处,当然也就把懈怠的病原体带到了别处。

人类砍伐森林、到林区旅游、饲养宠物等行为,都可以使人有机会接触到某些动物或某些病原体。一些本来在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处于不断被激活的状态,假以时日和机会,这些病原体从动物身上来到人身上,特别是两者同样都是脊椎动物,容易引起人类感染病原体,从而发生新的疾病或者是使老病以新的样式出现,也就是“老病新发”。

保持应有边界

因此,从源头做好,加强源头监控,同时,保持好人与动物、人与病原、动物与病原应有界限,尤其是保持人类生活与野生自然界的边界,明确界限,对病原体和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尽量不要干涉,在旅游、贸易时保证不进入他们的“领地”,共同遵守生物圈的边界线。

大自然有它的游戏规则,各种生物体有自己的生存规则,人类自然也应该有底线,只有人类自己努力才能做好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与动物共患病的防控。

500多年以前,鼠疫菌坐在商人和士兵的船上,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引起一次世界大流行往往要花几年工夫。现在,某些病毒随人员、贸易坐上飞机,几小时就从一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例如,基孔肯雅热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发现的,当时该病只在非洲少数地区流行。近年来,却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许多国家发生了大流行,其它一些新的或者老的病原(如尼帕病毒、寨卡病毒等)或者毒蚊、毒蜘蛛等生物载体也都存在这样的规律。

 
关键词: 动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