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中国乳业20年“过山车”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浏览次数:497
核心提示: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5月,平均一头年产6吨的奶牛折合年收益只有240元,同比下降了95%。20年来,随着政策与市场大起大落的中国奶农,正遭遇空前危机,一些养殖场濒临破产,低价卖牛。乳业低潮已持续两年,奶牛养殖业遭遇全局性困境。北京首农畜牧公司2015年开始亏损。现代牧业一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0.3%,净利润下降75%。市场改革乳企鼎立计划经济时代,乳制品行业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发展缓慢。奶牛多由国营农场饲养,个人养殖占比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提倡农业经营多样化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5月,平均一头年产6吨的奶牛折合年收益只有240元,同比下降了95%。20年来,随着政策与市场大起大落的中国奶农,正遭遇空前危机,一些养殖场濒临破产,低价卖牛。

 

乳业低潮已持续两年,奶牛养殖业遭遇全局性困境。北京首农畜牧公司2015年开始亏损。现代牧业一季度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10.3%,净利润下降75%。

市场改革乳企鼎立

计划经济时代,乳制品行业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发展缓慢。奶牛多由国营农场饲养,个人养殖占比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提倡农业经营多样化,允许和支持个人饲养奶牛,多省兴起养牛热,全国奶牛存栏量翻倍增长。不过,80年代中后期,国家放开饲料价格,取消“以奶换料”的平价饲料供应政策,但牛奶销售价格仍由各地物价局监督,以至于牛奶生产成本提高,养牛效益下降,牛奶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90年代初,政府启动了乳业市场化改革,开放乳制品市场、放开牛奶购销价格、取消牛奶补贴,引入市场竞争,此后中国的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进入稳定增长期。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市场化改革打破了中国奶业的发展束缚,让整个行业开始步入正轨,奶农们看到了巨大的前景,奶牛养殖业也就慢慢崛起了。”1993年,伊利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得以重生;1996年,光明乳业成立;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至此,中国乳业格局初步形成。

养殖快进供过于求

2000年以后,奶牛养殖业进入快车道。政府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养牛,农民积极性再度高涨,牛舍遍地开花。6年间,奶牛存栏量增长了1.9倍,产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但国内牛奶消费的增长并没有那么快,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鲜奶收购价猛然回落,饲料价格开始飞涨,很多奶农猝不及防,一些地区开始杀牛、卖牛、倒奶。2005-2006年,中国的奶牛养殖经历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遇到了第一次严重危机。

当时养殖场平均饲养奶牛仅10头,5头以下者占4成。危机暴露出了奶牛零散养殖出现的问题,2007年9月,国务院提出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场),加快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统一的饲料供应,还能保证牛奶质量。

不过,没等这一政策全面铺开,2008年9月,三鹿事件爆发。国内液态奶消费量迅速下降了13%,鲜奶收购价下跌12%,行业陷入恐慌。2008年11月,《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发布,要求加速建设奶牛养殖小区。

报复上涨剧烈下跌

随着公众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加上前期屠宰大量奶牛导致供给不足,原奶收购价格从2009年6月开始报复性上涨,两年内涨了39%后,又经过一年平稳期。2012年11月底开始,原奶收购价再度上涨,直到2014年1月,累计涨幅达到25%。奶牛养殖市场再次迎来扩张潮,几乎所有奶农都在增加养殖规模。好景不长,2014年3月开始,原奶收购价下跌,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4月收购价较2014年1月下降了28.4%,且仍在继续。

更让奶农担心的是,乳企在合同期满后,多不再与奶农签订购销合同。此时,中国规模牧场的公斤奶生产成本已高达3.7元左右,比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原奶收购价(每公斤2.8-3.2元)还高。“按照0.7元的收购价,我们每生产一公斤鲜奶就要赔上至少3元钱。”山东奶农邱胜明说,他的牧场在2014-2015两年间就赔了五百万元。“过去几年我在奶牛场建设上投资了几千万元,现在还欠着银行贷款,工人的工资也快半年没发了。”他现在看不到任何希望,“只能等死。”

 

依赖海外国内存忧

这次危机已持续两年,表面看仍是供需矛盾,因为全球乳业都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加剧供需矛盾的另一因素,是乳企纷纷去海外寻找奶源,甚至直接依托当地奶源兴建加工厂。国外奶源比国内便宜太多--新西兰原奶收购价每公斤1.7元,国内2014年最高达到4.75元,为前者1.8倍。另一方面,“三鹿事件”后,国人对国产牛奶的信任仍未完全重建,众多乳企借“洋奶粉”扭转颓势。

不“讨喜”的中国奶源,就要被放弃吗?目前中国乳业的奶源自给率在70%左右,但一直在下降。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说,未来中国乳业的自给率不能低于60%,一旦低于60%不少企业就要倒闭;如果低于50%,那国内奶牛养殖业就不行了。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乳企开始着手建立自有奶源地,构建更安全的奶源供应体系。要解决奶农和乳企间的矛盾,一要促进消费,乳企除了做高端奶,也要做平民化的大众奶。二要由政府压缩产能,淘汰低产、有问题的奶牛,解决奶源过剩的问题,实现平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