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光景,畜牧业和饲料工业高速成长,成绩匪夷,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粮食短缺、种苗退化、病害防控等。适逢消费升级和环保严查,畜牧业和饲料工业随即双双陷入负增长的“新常态”,沉郁顿挫,如泣如诉。
饲牧业内外交困:内生不足,外延无继
中国饲料工业很早就意识到市场将遵循欧美轨迹逐步升级换代,但却因为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同质化纷争,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创新严重缺乏,“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无独有偶,畜牧业的工业化扩充也落下了诸多诟病,其中因为疫病防控不合理,大肆滥用抗生素和锌铜重金属,对动物、环境、肉品造成了极大伤害。
危机让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踌躇——内生发展,核心力耕耘不足;外延发展(购并、联盟、国际化)好高骛远、无以为继,应对颇为棘手,普遍以不变应万变,企图不了了之。
破局,供给侧改革督战畜牧业转型升级
大山压境,畜牧企业按兵不动——打发时间,减停产成了“家常便饭”。
对待“僵尸企业”, 以史为鉴,美国有成功经验:区别对待,革故鼎新;日本则有失败教训:处理犹豫不决,很多有活力的企业丧失成长机会。一场摒弃过时、凌乱、僵化的变革迫在眉睫!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剑指畜牧业必须提质增效,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是真相
瞅准空子,抗生素、重金属照样猛添猛用,“关键是在出栏前懂得收网”。这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正上演的一场“躲猫猫”。在饲养过程中,幼龄畜禽肠道“娇嫩”,容易发生问题,一些小厂家、大集团在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上肆意添加抗生素、高铜、高锌,“粉刷”用户喜闻乐见的诗和远方——粪便黑、皮毛亮、睡觉沉等等。此外,还误导一些养殖户把疾病发生,归结于抗生素限制的趋势上,把无抗养殖当成问题出现的“挡箭牌”“避风港”,似乎推给无抗养殖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抗养殖阻力大,颇显“高要求”。但对于企业来说,走上一条背离初心的道路,若能赚钱,也未尝不可,对吧?
这时候,也许会演变成一个“嘴皮子” 企业,没有任何价值,早期建立的威信也会被逐渐泯灭。而且基于互联网,基于信息对称,市场环境愈发公平、开放、透明,未来的养殖端和消费端“金睛火眼”——善于识破伪装,看穿营销嘘头,更关注产品含金量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把产品选择看成是一种生产技能,一种社会责任。
在政策强势、市场化不够规范、商业机会更多借助于“看得见的手”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尚能饭否?!
“无抗”不能承受之重:哗众取宠,又一轮跟风潮后的一地鸡毛
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需要站在同一战线上!相互救赎!
饲料日粮,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资料,而成为养殖动物生长与健康、食品安全与质量、环境保护与生态的物质基础,肩负着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纵然,时下无抗饲料概念被炒得轰轰烈烈,越来越多的资本大鳄和行业巨头开始涌入这一市场,相关讨论层出不穷,各种替抗产品涌现。这看似热闹非凡,却也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与其说是市场嗅觉敏锐,倒不如说是哗众取宠,可以预见的又一轮跟风潮后的一地鸡毛—— “无抗”是健康养殖系统工程的结果,水到渠成!单一的替抗产品,过于碎片化,根本无力撑起“无抗”大旗。行业里的大部分人总是热衷“本末倒置”!退一步说,“饲料无抗”充其是清洁饲料的其中一环,忽略其他营养或安全要素,“以偏概全”,一窝蜂往前冲,亦只能事倍功半,且势必会栽跟斗。
“无抗”兴起之快,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但如何避免前辈们过把瘾就死的尴尬境遇,仍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大考。
“无抗”以健康为基,健康当从清洁饲料开始
品种发挥潜力,管理体现效果,饲料清洁是基础。有道是“祸从口入,朝不虑夕”,饲料不清洁,动物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效率、安全与环保根本无源言说!
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回归生态,化繁为简,从跟跑“无抗饲料” 转变到领跑“清洁饲料”!
清洁饲料由清洁原料和清洁预混料两大部分组成。
1.清洁原料
抛弃毒副作用高的原料使用,搭建玉米-豆粕型+发酵原料蛋白结构配制饲料日粮,实现原料功能化,把生物兵工 厂搬进动物体,彻实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消化吸收转化。
玉米: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对动物有着非常严重的伤害。有无数的数据证明,我们需要对原料日粮进行筛选和处理。据田间不完全统计,码头玉米杂质、霉变粒、不完善粒率普遍高于2%,而集装箱玉米则在1.2%左右。随着目前国家拍卖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优质玉米供应短缺愈发明显。
为免掉入“杂”“陈”陷阱,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卫生标准进行玉米采购,吸尘过筛后方可入库,同时实行防霉仓储技术,比方说囤仓三天还是四天,其酸败和氧化的程度就大有不同。
豆粕:豆粕标准化工业生产,已经非常成熟。选择诚信品牌,注意仓储防潮,使用前粉碎!
麸皮:目前被作为纤维素原料广泛使用,是生产面粉过水后的副产物,极易发生霉变,自发热现象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屡见不鲜。建明工业在《2015全年霉菌毒素检测分析报告》中指出,麸皮呕吐毒素污染严重,占比63%-73%,最高值达限量标准的62倍!而又消化利用率低,其蛋白质含量常被业内戏称“假蛋白”,倘若为了达到饱腹和通便的效果而纳为己用,莫过于引狼入室!
建议弃之不用!
饲用油脂:作为饲料主要的能量原料,油脂除了提高采食量和降低热应激之外,还可以提升免疫、增强消化吸收,明显改善畜禽养殖效果(魏树龙、周淑芹、孙文志,2003; 管武太,2014)。但不同油脂存在稳定性差异,氧化油脂是饲料不安全的一大隐患,对肠道粘膜、肌肉组织、内脏器官具有广泛性的损伤作用(任泽林、霍启光,2000;印遇龙、尹富贵,2006;岳洪源,2011;等)。大豆油、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显着高于猪油(孙曙庆,1998)。而且饲用猪油以生猪屠宰过程中产生的脂肪、碎肉、肠油、猪皮等下脚料加工提炼出来,质量明显受原料的来源、新鲜度、炼油工艺、储存时间影响, 若由病死猪炼制或人为掺假更会招致疾病、繁殖障碍、肉质变差等可怕后果。
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方便性,大豆油是首选!
发酵原料蛋白:稳定、高效的生物发酵饲料,是原料单一、菌群孢子化以及生产工业化联袂打造的艺术品,能够以点带面——激活配合饲料9成以上的普通原料,实现预消化和产生类药剂营养品(如细菌素、寡糖等)。
在生猪养殖上,相关学术文献(伍喜林、杨凤、郭春华,2003;严念东、李绍章等,2009;蔡辉益、张姝、邓雪娟,2014;…)认为生物发酵饲料有极大优势,主要表现在“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节省精饲料10%-15%、节省用水75%-90%、节省30%-50%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和提高猪肉品质;
“一增”即增加养猪效益,每头猪在用水、用料、用药等方面可节省30 -80元,同时猪粪可生产高档有机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种效益的结合;
“零排放”即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着降低,养殖空气污染物实现零排放。
然而,当前发酵饲料市场定位失误,一昧追求营养细化,宣扬可溶性蛋白、多肽氨基酸提高,活性物质不分生死强弱皆以U /g(ml)标榜,不知觉陷入了“重量不重质”的迂回! “兵在精不在多”,发酵饲料益生菌的结构、消化酶的活性才是原料功能化的根基。撇开活性,营养细化只能“独善其身”,提高添加部分的消化率,价值局限!这显然是“供给侧”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
顺提闹得沸沸扬扬的液体发酵技术。在2001年3月中国卫生部发布卫法监发〔2001〕84号,益生菌类评定第十条明确指出: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活菌产品,因益生菌已经过科学实验认证液态存活非常难。这为我们甄选产品提供了帮助。
2.清洁预混料
应用无抗生素、低铜低锌预混料,减少抗生素、重金属摄取与排泄。
清洁预混料,是健康高效养殖的必经之路。预混料不清洁,大谈“无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人痛心、愤慨!而恰恰很多人都习惯性或利益性地对预混料中的抗生素、铜锌重金属避重就轻,目前已造成不堪承受的后果。
2010年2月,国家环保部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重金属年排放量:铜2452.09吨,锌4862.58吨。
2015年5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调研获取了首份各类抗生素的全国使用量与排放量清单,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一年达16.2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畜牧,48%为医疗,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畜牧业难免其责。为了获得降低腹泻率和促生长的叠加效应,饲料中很多时候都超生理地添加高剂量的铜锌重金属和抗生素,猪教槽料、保育料尤为严重,氧化锌高达3000ppm、硫酸铜250 ppm,抗生素添加种类多(诸如黏杆菌素、金霉素、喹乙醇等),质量大。然而,动物除了摄取一部分满足生理需求,一部分蓄积体内,其它大部分(90%)都通过肝铜、氧化锌原型排泄到环境中(黄建辉,康琳,2003)。更令人讽刺的是,近十年有学者开始质疑高铜高锌的效果,并且相继有实验都证明幼龄动物使用4~6周就会出现后期生长减缓甚至受阻(jensen,1998;王丹,唐金虎,2008;何学谦,2010 )。
结合饲料原料清洁方案,预混料中不添加抗生素,下调锌至100-120ppm,硫酸铜至10 -25ppm,这是可以调整达到的。并且在“无敌细菌”事件之后,饲用“黏菌素”被中国兽药典迅速除名。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构建“动物健康、生产效益、环境生态”一体化循环发展,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别天天喊“无抗”,也别对养殖场口诛笔伐,纸上谈兵,空口说白话,再多的 0 也拔不出 1 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分清洁一分安全,畜牧业茁壮成长之路始于,清洁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