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殖场粪污处理,出路在哪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93
核心提示:近一段时间,笔者陆续采访了河北保定、衡水、廊坊、石家庄等地的一些规模化鸡场和猪场,许多养殖业同仁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粪污处理的话题。这也是形势的必然。从具体的一些养殖场的环评条件看,一些地方对养殖业的排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养殖废弃物成了众矢之的,也可以说,迫于环保压力,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问题成了养殖场继续发展下去的“刹车把柄”。而要松开这“把柄”,就必须按养殖业发展的“交通规则”行车,那就是按《环保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办事。而就养殖业的现状看,使用设备处理粪便,因为资金投入高,

 

近一段时间,笔者陆续采访了河北保定、衡水、廊坊、石家庄等地的一些规模化鸡场和猪场,许多养殖业同仁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粪污处理的话题。这也是形势的必然。从具体的一些养殖场的环评条件看,一些地方对养殖业的排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使得养殖废弃物成了众矢之的,也可以说,迫于环保压力,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问题成了养殖场继续发展下去的“刹车把柄”。而要松开这“把柄”,就必须按养殖业发展的“交通规则”行车,那就是按《环保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办事。而就养殖业的现状看,使用设备处理粪便,因为资金投入高,维护费用高,再加上缺少简便成熟的技术设备和经验,粪便处理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比例是很低的,消纳处理粪污的能力明显不足。

据数据显示,每只蛋鸡年排粪36.4公斤,一只成年鸡日均排泄鲜鸡粪100克。鸡粪污染的特点是含水率高,石粉含量高,脱落羽毛多,含氮量高,含纤维素低,粘滞性大,因而处理难度也大。据估测,一个万羽的蛋鸡场,若以每天产粪便一吨计算,每年可产粪便 365吨。在规模化养鸡场中每天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包括生活污水、鸡生产环节中产生的污水,这些污水与粪便混合在一起排出,其数量远超每天一吨。这些混合排泄物含有大量高浓度的有机物与病菌,气味恶臭,蝇蛆滋生,严重污染周边环境。随着养禽业集约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一个蛋鸡存栏10万羽或年出栏肉鸡 50万羽的养殖场,其粪污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处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据测算,一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出栏要排粪850~1050公斤,排尿 1200~1300公斤,一个万头猪场一年要产生3万吨粪尿,加上集约化生产冲水,一年要产生废水6~7万吨。这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中是不可忽略不计顺其自然的。

出路何在?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寄希望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更趋成熟,生物技术产品应用的更趋简便。为此,笔者采访了几家相关的从事生物生态技术研究的公司。

据一家公司的专家指出,根据科学定义,“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世间任何物质都是在不断的循环转化。人吃植物果实,动物吃根茎叶,人畜粪便还田作为农作物肥料,农作物经自然肥力实现无药残无重金属超标的茁壮成长,这是大自然安排的食物链法则。而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正是遵循这种自然法则的体现。

那么,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来做到养殖场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一位专家介绍说,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畜禽生理代谢活动的进口(采食)之后与出口(排泄)之前,让生物技术产品参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增加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减除排泄物质的总量和恶臭及蝇蛆滋生的物质基础。就是说由生物制剂在畜禽的消化道里做好粪便的改良改善工作,使得粪便在未排泄之前就达到了部分的减量和无害化。二是在畜禽粪便排泄(出口)之后,利用生物技术产品,在体外环境里将粪便变废为宝,达到绿色环保的资源化利用。

沿着专家的思路和提供的实验场所现场采访,笔者继续探讨,了解到,在生物技术方面,利用有机粪污自身的特点进行生物发酵是可行的办法之一。目前有堆肥发酵、沼气发酵、发酵罐加热发酵等。然而这项技术也有局限性,按理说,鸡粪的处理与利用应该是以鸡粪的现场堆积发酵最现成也最方便。从理论上讲,当堆内温度高于50度时,嗜温微生物逐渐被生活在45~65度的高温菌所取代。所以,最佳温度为55度。此时,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最易分解有机物(鸡粪中有20%~25%的未被机体消化的营养物质)并转化成为植物所能吸收的营养腐殖质。,各种病原、寄生虫卵、杂草种子均可被杀死。70度以上时,大多数嗜热性微生物大批死亡、休眠。经高温堆肥处理后的粪便呈棕黄色,质地松软,无特殊臭味,无蚊蝇滋生。但是,猪场、鸡场粪场的现实状况并不能达到这一理想的发酵环境。如果是好氧堆肥,堆肥发酵过程可分为温度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与温度下降期3个阶段。这需要有距鸡场、猪场近便的一定面积的硬化场地和棚顶,还要有雨污分流设施,由于粪污是每天源源不断产生的,场地设施的充裕与人工劳力的付出也不可小觑。如果是采用厌氧堆肥,堆肥达到完全腐熟往往要2~3个月时间,周期长,异味浓烈,有些杂质分解不充分。

至于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处理,目前的单项技术不少,如固液分离、厌氧发酵、人工湿地等,但许多技术应用效果受地域、季节气候、土地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并不理想。一时还难于很好的推广。如高床发酵养鸡,是比较可行的方式,但普及推广受制于劳动强度、垫料成本和菌种效果这三大因素。而电动翻耙垫料可减轻劳动强度,但运行费用高,投资大,维护难。就菌种效果说,芽孢杆菌的快速增殖需要较高温度,尤其南方高温多湿环境,发酵床运转过程中温度会上升到50~60℃甚至升至65℃,鸡只伏栖于床架板上很可能导致热应激。再加上温湿度控制、PH值调整、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检测与补充等难度,不易普及。有的养殖场则是限于资金、技术、场地等限制,有设施设备但消纳粪污能力很弱。如,猪场按每3头猪配套1立方米沼气池计算,300头猪场应有沼气池90立米,而实际上,这些猪场300头猪大多只有30立米的沼气池配置。

选用适用经济的生物技术模式是养殖业迫切需要的,但受制因素多,不简便,目前是个难题。而就生物产品说,方法和制剂也很多,但效果好、无副作用、无残留的被饲料厂、养殖场广泛应用的则寥寥无几。

接下来,有位生物技术专家提到了复合生物菌和微生态净水调节剂。据专家的解释,复合生物菌的优势在于,它是由复合微生物菌种,经特殊培养基达到菌群协调的一种即时扩增型生物活性制剂。主要由植物芽杆菌、嗜酸杆菌、乳酸片球菌、粪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组成,总活菌数达30~50亿每毫升。进入消化道后,嗜酸杆菌与芽孢肝菌互相协调,发挥作用。芽孢肝菌等需氧菌制造厌氧环境把胃肠道的氧耗掉,而有害菌大部分是需氧的,这根据生物夺氧学,把好氧的有害菌杀死,此时,厌氧的乳酸杆菌迅速生长,定植站位,产酸。根据站位学说,排挤有害菌,成为优胜菌。产生乳酸,降低PH值,促进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的吸收。血钙、血磷浓度上升,从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同时,酵母菌等在肠道里还产生大量营养物质,供机体吸收。这一过程正是保障机体消化道健康——也保障了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不减不衰;从而整体提供畜禽抗病力的过程。众所周知,畜禽的大多数患病都会伴随着粪便的腥臭稀软异味强烈,提高畜禽抗病力也就减少了发病几率,进而减少了粪便的劣质化。所以,生物制剂参与消化道功能的过程又正是粪便成分、性状、质地、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使用方便菌可以显著改善粪便的恶臭与遏制蝇蛆滋生,减低排泄总量。

谈到鸡场、猪场的污水的处理,有位专家说,对于一个养殖场来说,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就是尽量降低污水的产生,如限制用大量水冲刷鸡舍、猪舍,减少地表降水流入粪池等。但现实条件所限,不少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质量、结构、布局、使用效率和使用年限都不尽人意。有的如沼气设备还有安全隐患和二次污染、维护困难问题等。但利用生物技术产品如微生态净水调节剂,再加由专家提供设计的三级粪污处理消化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将鸡粪、猪粪通过污水池经沉淀过滤后产生肥力水液体,用以种植生产大量的藻类植物,靠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来处理沉淀池里的粪污,在一些地方的试验中,每亩污水面积一昼夜可产一吨的藻类植物。这些藻类植物可以用来喂猪、喂鸡,污水可以经过滤重复使用,使污水进入循环利用环节。

对此,笔者也有同感,养殖场粪污处理的减量、无害、资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宏观看,今后国家政策的导向是,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力争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 以上,畜禽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这样的宏观指导性政策势必会有具体的指令性措施来配套;这种配套包括了局部地区的限养、禁养、适度规模饲养、重要水源地和旅游地的养殖场强拆等。对不在强拆、禁养之列的,则规定了严格的粪污处理标准和监督检查与惩罚细目。所以,经营养殖场势必配套粪污的环保处理是跳不过去的空白,绕不过去的红灯。从具体的养殖场鸡场周边的空气质量看,绝不是1000米的距离间隔所能隔离化解的了的。况且,由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逐级下降和冬季多刮西北季风,夏季多刮东南季风看;为防止大气传播而提出的所谓的养殖场建设要选择上风口——粪污场要在下风口一说,也只能是局部微环境的,随季节变化的,不可靠的甚至是心理安慰式的。位处于居民区的所谓安全距离更是相对的。鸡的粪便产生的难闻的气体,不仅会污染空气影响人居环境,同时鸡舍周边因空气质量差,通风换气本身也是不良空气质量的微循环,大量有害气体,如氨、甲烷、硫化铵、粪臭素等,还有鸡场、猪场排出的粪便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虫卵以及滋生的蚊蝇密布于养殖场四周,仍会经由进风口返回鸡舍、猪舍里去。还有业内专家指出,鸡粪、猪粪中富含的有机物及病原体腐败分解、磷的富营养化作用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都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这污染不单指地表水,有毒、有害成分还易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此外,从鸡场、猪场排出的高浓度污水若长期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出现倒伏、晚熟或不熟现象,造成减产,同时使土壤质量下降。

据行业统计,全国每年产生38亿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仅50%。国家政策导向的目标是争取有效利用率提高到70%。然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成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前,只有德清原、圣农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通过鸡粪的发电处理来解决鸡场粪便的问题。还有一些大型的养猪、养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配置了高科技水平的粪污处理设备,可以解决本场有限范围内的污染问题。但因为投入巨大和场地、位置的限制,中小型养殖企业大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有的企业如大午公司通过生物菌发酵的方式来处理粪便,制成有机肥,但也是为数不多的企业在应用。所以,对于养殖业的大多数来说,使用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由于投资和运行成本高、维护费用高,技术和经验不够丰富,还远未达到普遍低廉高效,就只能是“望粪兴叹了”。由此,笔者以为,养殖场采用生物技术产品处理粪污既可以解环保压力的燃眉之急,又可以达到成本低廉,简便易行的普及目标,值得大力推广。相信这一技术也会在推广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成熟。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