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江西南昌城区某广场举行的美食节上,一个售卖叫花鸡的摊位前挤满了人,来自宜春万载的小李买了一只,他说,口感很香,但肉很老,不如他老家的康乐鸡肉既嫩又鲜美,但苦于品牌没打出去。
作为家禽养殖大省,江西省地方鸡资源丰富,有乌鸡、麻鸡、黄鸡、灰鸡等8个系列品种,俗称“三只大鸡五只小鸡”。然而,丰富的地方鸡资源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精深加工严重滞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正在补齐地方鸡的“短板”,安排筹备启动资金50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发展调研、标准制定;并争取设立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财政专项,建成以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为代表的地方鸡产业大省。
地方鸡品牌经济效益与知名度不配
江西省是家禽养殖大省,有乌鸡、麻鸡、黄鸡、灰鸡等系列8个品种。南昌市畜牧行业一位资深人士说,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目前品牌做得很大,俗称“三只大鸡”;万载康乐鸡、广丰白耳黄鸡、东乡黑羽绿壳蛋鸡、余干乌骨鸡、安义瓦灰鸡也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被称为“五只小鸡”。
其中,崇仁麻鸡常年饲养量在7000万羽以上,去年产值18.9亿元。宁都黄鸡年出栏3500万羽,产值达到7.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比重30%。泰和乌鸡养殖规模常年保持在1600万羽以上,去年泰和乌鸡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
“虽然近几年三只地方品牌鸡的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但与其在全国的品牌知名度不相称。”江西省家禽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举例说:“去年,同为地方品牌鸡的广东省清远鸡、海南省文昌鸡年产值均超20亿元。”
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基因资源保护意识
9月1日,在江西地方鸡品牌建设启动会上,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江西地方鸡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制定或没有严格执行公共品牌管理办法;缺乏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带动能力弱;普遍依托传统的贩运、批发、农贸市场零售等销售方式,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刚刚起步;地方鸡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资金很少,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更少。”
记者采访了解到,2001年开始,由于缺乏基因资源保护意识,部分农民盲目引进外来血缘杂交,使崇仁麻鸡血缘混杂,生长过快,肉质改变。这种被称作“快大鸡”的崇仁麻鸡,与“原种鸡”共用一个品牌,造成崇仁麻鸡好鸡卖不出好价的反常现象。
泰和乌鸡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泰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成本较低的杂交乌鸡和大型养鸡企业的“速生鸡”充斥市场,利用成本优势大打价格战,影响了泰和乌鸡声誉。
千万元资金塑造地方鸡品牌,原产地建保护区 严禁杂交鸡
在胡汉平看来,加强江西地方鸡品牌建设,是推进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客观要求。
“人们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的追求畜产品数量,转变为追求优质、安全、营养。我省的优质地方鸡,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符合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胡汉平说,当前,土鸡、土鸡蛋等特色消费已悄然兴起,市场不断扩大。
从生产结构看,江西省畜牧业结构很不平衡,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比重75%。但当前生猪发展受土地、环保等因素制约越来越突出,今后畜产品产量增长要转为主要依靠禽肉、牛羊肉等产品增长。加强地方鸡品牌建设,可以提高禽肉产量和比重,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保障优质畜产品市场供给。
江西省地方鸡品牌建设工作进展有序、开局良好。今年3月,省农业厅出台了《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强“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从严格质量管理、拓展营销渠道、加大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强化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安排落实省级现代农业地方鸡品牌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元,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原产地要建立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杂交成为此次地方鸡品牌建设最大亮点之一。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载录的107个地方鸡种中,江西省有8个,均建有原种场进行保护。
胡汉平说,“力争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建立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力争到"十三五"末,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年出笼量突破2亿羽,产值突破60亿元。”
此外,要将江西地方鸡纳入到全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添加、滥用药物、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