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畜牧兽医局在大力发展畜牧生产的同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环保工作。2016年积极参与全国绿色创建活动,打造全市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安全味美的绿色畜牧业。结合我市实际,随县、曾都拟定绿色创建示范县实施方案,通过政府申报组织本辖区内畜禽污染治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的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
1、制定规划,划定限养区域。立足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循环型转变,研究制定了《随州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市政府31号令),在全市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所辖曾都区、随县、广水都出台了限养、禁养管理办法。
2、加强宣传,营造绿色发展氛围。组织所辖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干部职工及部分业主学习畜牧养殖法律法规,督促各养殖场业主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职责。随县于2016年8月18日召开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暨畜牧业绿色发展培训会。与会人员学习了县畜牧兽医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全县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考核办法等文件,分发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承诺书》(要求限期签订)。曾都区于2016年5月10日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了《曾都区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县)工作方案》,对创建活动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全面启动创建活动。
3、开展示范引导,推广农牧结合模式。组织万头猪场负责人到全省资源化利用到位的规模养殖企业参观学习,推广我省初步建立的三种不同的农牧结合运行机制。一是自我消纳模式。二是基地对接模式。三是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全市重点推广共富牧业科技生态园粪污转化果茶有机肥、湖北新光集团猪沼菜、广水信达公司猪沼木、随州市谭龙畜禽有限公司沼渣沼液还田综合利用、随州市五丰生态农业牛牛粪转化有机肥沼渣沼液还田等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模式。随县要求每个镇建立2个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强化引导。曾都区则选取何店镇汪谌村湖北安利达农业公司葡萄种植基地、万店镇成军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桃树基地、北郊办事处烽火山村双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万头生猪养殖场油茶种植基地和何店镇棋盘山众星茶业公司茶叶种植基地作为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开展农牧对接实行种养结合绿色发展试点。曾都区则选取四个企业建立PPP模式,由这四个企业出资兴建500—1500立方米粪污集中发酵处理池,配套建设储粪池、田间输粪通道、增压泵、水肥一体化处理池等粪肥还田设施设备,每个集中发酵处理池与1个粪污清运服务组织对接。目前,正在建设的各试点基地的粪污收集发酵池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下一步将进行有关设备安装调试,同时,初步确定了一批规模养殖场与这些种植业基地对接,年内将投入运转。
4、建立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收集体系。畜禽养殖粪污是养殖业的一大污染,病死动物也是一大污染源,同时又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为全面做好养殖污染治理,市政府于2015年11月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随政办发〔2015〕37号),随州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统一纳入垃圾发电项目建设,各县市区负责按照县乡村三级及万头猪场分别建立病死畜收集体系,全市共筹集资金400万元建立病死畜无害化处理体系。目前,病死畜处理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建成病死畜处理中心10个,大型冷库29个,空调房冰柜点417个。己收集17578头病死畜送往天门等地处理。
5、治理源头,倡导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我们利用培训、组织参观学习等形式指导养殖户开展标准化生产,科学规划养殖场生产和生活布局,建设合理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大力推行干清粪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对环境的污染。结合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四级联创”要求,推进规模化标准养殖技术,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1家、省级77家、市级157家。全市30家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全部采用干粪堆积,污水则通过深度处理、沼气池或三级沉淀池等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灌溉农田或花木。
6、领导重视,政策扶持。为突出畜牧业绿色发展,强化养殖污染治理,随县政府结合项目资金使用要求,拿出300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对全县粪污综合利用突出、养殖污染治理达标的养殖场进行补助。曾都区政府牵头督促畜禽养殖业主积极自筹资金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对畜禽养殖粪污清运服务组织、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体系、种养一体化、基地对接、PPP模式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重点项目建设,区财政给予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