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降水总量高达556.8毫米,是历年同期平均降水总量的2.3倍。7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全县普降暴雨,致使11个乡镇121个村63665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391公顷,倒房93户149间,部分镇村发生塌方滑坡,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畜牧业受灾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上旬,全县受灾场户数231个,死亡畜禽5380头(只、羽),倒塌损毁种畜禽场1个;圈舍倒塌损毁11613平方米;养殖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损毁损失122万元;受灾草地6936亩;饲草饲料损失46.14吨;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点房屋一栋。全县造成畜牧业经济损失1240.6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灾损失142.7万元。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召唤 ,一场悄无声息的灾后重建战役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打响。县畜牧兽医局按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及时采取超常措施,全力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一、第一时间赶赴一线。特大暴雨灾害后,县畜牧兽医局于7月20日组建三个抗灾救灾专班以“汽车+摩托车+徒步”等方式,艰辛辗转赶赴全县11个乡镇查灾、核灾、报灾。在县畜牧兽医局联系帮扶的渔峡口镇布政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魏远静连夜主持召开了两委班子灾情碰头会,研究部署抗灾救灾措施,并紧急筹集救灾资金5万元用于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自救,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保障老百姓“有路走”。7月25日,县畜牧兽医局再次成立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组奔赴重灾区,察看灾情灾况,慰问受灾养殖户,检查抗灾措施,落实生产自救计划,科学指导救灾工作。
二、开展“送仔猪暖人心行动”。 紧急筹集60万元资金,采购外三元杂交仔猪600头,开展“送仔猪暖人心行动”,解决重灾区“空槽户”的燃眉之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入户回访,跟踪服务,保障饲养安全,确保受灾户过年有年猪。
三、确保灾后无大疫。为扎实做好灾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紧急调运牲畜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5万头份,消毒药346件,送往灾区,适时开展免疫接种,无害化处理畜禽5280头(只),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组织抗灾自救。落实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及时收集、汇报和处置突发灾情。并迅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灾区,组织指导农户维修损毁圈舍408间9290平方米、补栏畜禽4304头\只,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畜牧业生产,努力实现灾害损失灾后补。
五、对接精准帮扶。一是积极与扶贫、金融部门对接,为受灾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畜牧养殖精准扶贫“121”工程贷款,发放贴息贷款120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组织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企业主动对接帮扶,建基地,办示范点(户),助力推动恢复生产。如长阳资丘飞鸡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应用“121”借鸡生蛋模式帮扶农民养鸡,引种购苗、填栏补笼,实行订单养殖,扩大生产自救规模。
六、落实“六秋”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的重要部署,深入各乡镇督导以“六秋”(秋种、秋补、秋收、秋繁、秋防、秋管)为核心的秋季畜牧兽医工作。截止8月中旬,共调运牧草种子3.55吨,补种青贮饲料玉米2000亩;开展退耕种草,利用冬闲田适时补种饲草饲料,推广“引草入田、过腹还田”等生态养殖模式,减轻和弥补特大暴雨灾害对畜牧业造成的巨大损失,恢复和稳定畜牧业生产发展,保护和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增收。
七、开展“扫雷行动”。安排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深入各受灾区开展“扫雷行动”,检查屠宰场6个,同时督促规模养殖场、灾区全面彻底消毒灭源,做到无空档、无死角、有效杀灭疫病病原,指导养殖场(灾区)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严格执行“五不准一处理”;加强流通领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畜牧兽医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八、开展灾后技能培训。以尽快恢复灾后畜牧产业发展、助力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的致富梦,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养猪、养羊、养鸡、养蜂等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服务于易地扶贫搬迁中畜禽栏圈建设指导,同时利用电视台、长阳畜牧兽医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体开展技术交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努力提高畜牧业抗灾救灾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切实加快畜牧业灾后恢复和健康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