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俄罗斯媒体报道说,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政府的行政长官表示,将在几年后的2020年之前开始由当地向中国出口猪肉。该行政长官表示,有一家大型的公司找到他们,希望成立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养猪企业,用以对该区的肉类市场公司的顺利经营提供辅助,而辅助的重要事项就是在2020年之前向中国出口猪肉。
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作物大豆,它可以和玉米一起称为饲喂生猪的重要饲料原材料,所以当地的养猪业很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流程,而且养殖成本更低,养猪效率更高。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优势,该区的养猪规模在最近三年来增加了一半,猪肉产量在2015年上涨了14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影响国内生猪价格上涨还是下跌的核心因素,就是市场供求。供应多,价格自然会下跌;供应少了,价格又会上涨。此前猪价涨涨跌跌的价格周期,其实就是价格低的时候,养猪量少了,然后供应少了,价格又涨了,然后养猪人又开始补栏,然后供应又多了,价格又跌了,如此循环。但不管怎么循环,都是国内养猪行业内的事儿,大家的饲料成本,养猪成本差别不大。
而一旦国外猪肉进口到中国,他们有着更高的饲料水平,更低的养猪成本,或者是更高的猪肉品质,再加上对于市场上需求增加了供应,到时候对于国内的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恐怕是一种冲击,生猪价格势必会下跌。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的养猪业需要规模化、标准化和科技化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抵挡越来越多的进口猪肉的冲击,否则,国内的养猪业可能会被国外养猪企业给冲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