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辽宁省已有414个规模养殖场完成“种养结合”改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9  来源:营口新闻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65
核心提示: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原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实现固体与液体分离,经过无害化处理,作为肥水资源还田。11月25日,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我省启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414个规模场(小区)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走上“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路。随着我省牲畜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渐显现。为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省从2015年至2017年,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扶持200个生猪、蛋鸡、肉鸡、奶牛或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升

通过一系列升级改造,原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实现固体与液体分离,经过无害化处理,作为肥水资源还田。11月25日,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了解到,从去年开始,我省启动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414个规模场(小区)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走上“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路。

随着我省牲畜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业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日渐显现。为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省从2015年至2017年,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扶持200个生猪、蛋鸡、肉鸡、奶牛或肉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升级改造。

受扶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进行“四改两分”,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改渗漏地面为防渗地面,实现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经过“四改两分”后,按照“种养结合、以地定畜、还田利用”的原则,还要建设或完善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便污水“防渗漏、防雨淋、防外溢”贮存设施。通过自有、租赁、协议使用等方式,确保全部畜禽粪便污水进入农田、果园或林地等消纳地,实现畜禽粪便污水的妥善贮存、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