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判断不能仅限于技术分析
虽然对于行情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还是很少写原料评论,原因是这种预判,都是以已知信息加上自己的思维逻辑,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受变化因素的影响极大,加上很多信息本身就是炒家有意释放的烟幕弹,所以,这种判断的确很难。
我看很多的原料分析都是基于技术分析和过去的经验,是“就事论事”的思路,我不太认同,所以,最近很少看这一类的信息,以免影响到自己的思路。
做大宗原料的分析,尤其是被基金炒家盯上的大豆和玉米,仅有技术上的分析是一种缺乏系统思维的表现。就像炒股一样,如果仅仅是技术手段分析,买一个炒股软件就可以赚到大钱,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所以,大宗原料的分析,不仅是技术上的分析,还有对用户心理的把脉,炒家博弈手法的理解,你自己的辩证逻辑,加上你的“感觉”,这四种东西糅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风格。
发布原料行情判断风险极大,尤其是对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你的观点发布出去,如果读者没有一个客观的心理,于现实有一些差距,就很容易怪罪于你。吃力不讨好,自然不想写。
但今年一年,对于大原料的关注多了一些,做的判断也公开了几次,恰巧猜了了八九不离十,所以,在一些朋友的一再要求下,写了这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猴年猴市,耍猴不容易
年初就有一种预感,往年的市场可以用牛市和熊市来定义的话,今年有可能用猴市来定义,真真的是应验了,又应景了猴年的属相:上蹿下跳!
3月份如果有人说豆粕会大涨,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确实就在3月底,4月初起动了一轮千元以上的上涨行情,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过后的反思是,不是基本面有多大的变化,而是资金面(基金)的炒作。
8月份,市场似乎又重新回归理性,回归到基本面的判断上来,相信这时候的使用者都在期望在美豆丰收的大背景下,便宜的大豆快点到来。油厂的心情是复杂的,饲料企业的心情更是复杂的,这时候的基金似乎也少了一些大规模炒作的热情。市场往往就怕想到一起去了,大家一致看跌,油厂要换风水(从南美大豆转向美国大豆),饲料企业担心猪价下跌致使销量受到影响,所以各方都想把库存减到能过度到新豆上市即可。我们来看一下结果,10/11月遭遇了又一轮踏空。
最近豆粕行情跟美国新当选的总统特朗普一样,是猴变的性格,闹剧般的结果。
三、基本面本来没有支持大涨的理由
在美国实行冬令时之后发布的第一份农业部的报告中,USDA将2016/2017年度美豆单产从10月份的报告中51.4蒲/英亩大幅上调为52.5蒲/英亩,位于市场所能预测的上限。2016/2017年度美豆产量预估为43.61亿蒲。较10月份的预估值向上修正了9200万蒲。需求方面,USDA仅将2016/2017年度美豆消费量预估上修了700万,压榨量预估下调了2000万,基本抵消了出口预估上调的2500万,结转库存上调至4.8亿,远高于10月供需报告中的3.95亿,如果最新预测实现,则将成为美豆结转库存的历史记录第三高位。
这样的数据,无论如何不会支持美豆大涨。这时候的市场似乎不再关注基本面的数据,更多的热衷于美国的大选。
在期待希拉里当选的前夜,市场上涨,在特朗普当选的现实中市场下跌,在回味了结果之后,市场又上涨,清醒之后回归了基本面,市场下跌。这是表面上的一个结果,其背后牵扯各种原因,政治上,各种的不确定,经济上,一个平衡被打破,需要建立另一种平衡。
美盘是这样,国内的大连盘更是耐不住寂寞。
前面说过,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大多数豆粕使用者10/11月份实际上是踏空了,前几天,在大连盘1701上的反应就是借着美国大选不断向上。这其中,有现货面紧张的因素,更多的是基金炒作的因素,先是把菜粕打到的涨停板,接下来上攻豆粕,一口气上涨100点以上。
四、定价方式不变,你就死定了
事物最终会回到它的本源,相信终究会回到基本面上来。可是我们使用者想一想,不管期货盘面如何,如果我们的思维不做改变,我们什么时候占过便宜?
今天,豆粕的定价方式早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一口价的买卖定价方式,演变到了延时定价,即油厂或者贸易商给使用者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有选择价格的权力,第三种是现下大企业之间用的比较多的基差定价。当市场上20%的量是以基差定价方式来定价的,你在那80%里面,你还有生机;如果市场上80%的豆粕量是以基差方式定价,而你在那20%里面,你已经死定了或者离死就不远了!
五、对后市的观点
基于现状,建议做好春节前的备货,不要再心存侥幸!明年2-5月份是建库存的良机,不妨眼光放长远一点,6-9月又会迎来步步高的行情。
下半年,应企业的要求,我们已经聘请了国内顶尖的行情分析专家为企业提供玉米、豆粕的行情分析服务,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
记着:我们是豆粕的使用者,我们不是豆粕的搬运工,我们是植物蛋白向动物蛋白转化的促进者。
【说明】为了让大家有个更直观的判断,我们是以两周之前的行情作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