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安徽生猪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04
核心提示:近10年来,安徽省发展现代养猪业的进程较慢,生产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究其原因,该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养猪生产模式与工艺落后,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虽然全省生猪规模经营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讲,种养结合不紧密,生态和环保压力大;仍以小规模为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突出,呈现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弱点。二是良种繁育结构不明晰,良种猪性能退化较明显。引进的优良品种,经选育后还是赶不上同时代国外的猪种,并出现明显的世代退化现象,严重制约良种推

近10年来,安徽省发展现代养猪业的进程较慢,生产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明显落后于周边省份。究其原因,该省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养猪生产模式与工艺落后,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虽然全省生猪规模经营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讲,种养结合不紧密,生态和环保压力大;仍以小规模为主体,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突出,呈现规模小、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弱点。二是良种繁育结构不明晰,良种猪性能退化较明显。引进的优良品种,经选育后还是赶不上同时代国外的猪种,并出现明显的世代退化现象,严重制约良种推广。三是对地方猪种选育与开发利用重视不够。由于地方猪种普遍缺乏持续选育,选育方向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产业化生产格局未形成,加之缺乏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大量地方猪种与外来瘦肉型猪种杂交,造成地方品种猪数量减少。四是猪病防控配套技术研究有待加强。随着全省养猪规模的发展,加之市场流通加速,猪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仅依靠免疫接种并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猪病已成为当前制约养猪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要瓶颈之一。“尤其是猪病发生率较高,直接导致全省仔猪死亡率较高,生猪产业生产效率上不去,如果不重视,一旦猪价走低,养猪业还是不赚钱。”

殷宗俊表示,“十三五”期间,他的团队将主攻生猪绿色养殖模式示范与评价推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一套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及循环利用的技术规范体系,并建立示范基地。在养殖场采用干湿分离的基础上,开展粪污的移位发酵处理技术研究,以及“猪-沼-果(蔬)”等不同生态养殖模式的探索。通过开展生猪养殖环境中微量元素残留监测,了解养猪生产中微量元素的污染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进行控制,减少养殖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环保养殖。“要争取把全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的数量提高到19头~20头,让养猪户增收。”

谈到目前比较火热的黑猪养殖,殷宗俊说,现在有个趋势很不好,就是盲目扩大黑猪养殖规模、抬高黑猪肉市场价格。“黑猪肉因价格较高,但这部分消费者只占10%左右,如果不考虑市场,盲目扩大规模,势必导致黑猪肉滞销,而且有的厂家把黑猪肉炒作到每斤近百元,很不理智。”殷宗俊提醒养猪户,黑猪养殖规模应该控制在年出栏2000头以下,每头黑猪的利润达到300元~400元即可。(中国畜牧兽医报)

 
关键词: 生猪 养猪 畜牧兽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