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路上鸡鸭乱飞,猪粪、鸭粪任意排放,一到下雨天,猪舍、鸭舍附近粪污直流,水体污染,遇高温天气,恶臭阵阵扑鼻……在温岭市滨海镇的一些畜禽养殖场里,曾一度让人产生如此的印象。但现如今,这一切都是老黄历了,该镇通过畜禽养殖整治,情况已悄然改变。近日,在浙江省召开的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滨海镇被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温岭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以“五水共治”为契机,促畜禽养殖整治
滨海镇地处温岭市东部沿海,是一个农业大镇。2014年,全镇畜禽存栏量为家畜1.3万头,家禽22-25万羽。镇内只有三家规模化养殖场建有沼气化畜禽排泄物处理设置。其它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都是传统的方式直流到河,是河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3年,省委省政府发文,要求全面开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改革,温岭市委率先制定出全市畜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按照上级的要求,滨海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专门制定了畜牧业转型升级三年工作计划实施,并落实专人抓整改,明确时间促转型。同时,实行以奖代补助升级。此外,镇党委政府在做了大量的群众思想工作后,在滨海镇长新塘区域划出15亩土地用于全市的病死动物处理中心工程建设用地,并提供专用通道4km。
在畜禽养殖整治过程中,该镇以“五水共治”工作为契机,制订畜禽养殖防疫与污染监管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与具体职责。对主要河道200m范围的畜禽养殖场全面实施关停。并开展不再养殖承诺活动。通过现场走访和召开政策宣讲会相结合的方式,与所有关停的养殖场(户)签订《不再养殖承诺书》。同时,利用镇规划建设用地13亩作为被拆迁场的转型升级养殖用地。对被关停的养殖场的从业人员,该镇通过农民培训的形式,帮助他们实行转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已关停畜禽养殖场119家,依法强制拆除畜禽养殖场55家,总计拆违面积40000多平米,处理家禽202580余羽,家畜2000余头。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业转型升级。
发展循环农业,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
“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在岱石村,王春方看着地里成片绿油油的韭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按目前市场的价格,他的四、五亩韭菜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而这块地却是鸭场拆后覆绿的。
镇海村养猪专业户王军荣也尝到了覆绿的甜头,他在养猪场拆后的五、六亩地里种植了白菜、青菜、瓜果等各种蔬菜,田头瓜果飘香,长势喜人。中南村陈忠林的10亩养殖场拆除后,今年,全部种植了水稻,喜获丰收。
2016年,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以畜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切入点,发展循环农业。通过农牧结合发展模式,升级污水处理设备,完成治理、改造、提升养殖场户52家,落实生态消纳地2.5万亩,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率达到100% ,复耕土地300多亩。
在实施畜禽整治关停的同时,该镇在东片农场二大队划出220亩土地,引进一家上海农业企业,大力推进“猪-沼-果”的模式,实现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猪生态养殖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该企业计划在2年内投入1.2亿元,建成一家年出栏商品肉猪5万头的生态养猪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用地及环评审批,即将进入建设施工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