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我国鸡群中I群禽腺病毒病检测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518
核心提示:I群禽腺病毒(FAV-I)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可分为A、B 、C、D、E等 5个种,12个血清型。FAV-I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可以使鸡群呈隐性感染或作为继发病原引起鸡群发病和死亡。该病于1963年首次在美国发生,随后扩散至在世界各地。FAV-I可感染各种禽类,各日龄的禽类对其均易感,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和不同程度地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FAV-I,最先在沿海地区的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等省份的白羽肉鸡和种鸡中被发现,

I群禽腺病毒(FAV-I)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可分为A、B 、C、D、E等 5个种,12个血清型。FAV-I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多种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可以使鸡群呈隐性感染或作为继发病原引起鸡群发病和死亡。该病于1963年首次在美国发生,随后扩散至在世界各地。FAV-I可感染各种禽类,各日龄的禽类对其均易感,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和不同程度地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也出现了FAV-I,最先在沿海地区的辽宁、山东、江苏、广东等省份的白羽肉鸡和种鸡中被发现,随后陆续出现在河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内陆省份。白羽肉鸡、蛋鸡、种鸡都有感染,发病死亡情况因地区、品种而异。

为了解FAV-I在我国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山东信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晓林等研究人员于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从全国部分省市共收集了178份疑似病料,经实验室人员分离鉴定和基因测序分析,共检测出25份FAV-I阳性病料,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与血清4型或8型同源性最高,每个血清型毒株间的同源性在88%以上。

通过对FAV-I的分离鉴定发现,目前该病在我国鸡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感染宿主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白羽肉鸡、三黄鸡、土鸡、种鸡、蛋鸡、种鸭均可感染发病。经过PCR鉴定和临床观察发现,目前我国流行的FAV-I主要是临床表现为包涵体肝炎的血清8型和心包积液综合征的血清4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与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报道结果一致。一些免疫抑制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贫血病,会导致鸡群FAV-I感染和发病。该实验的外源病毒检测也证实了这一点。多重感染不但加剧了家禽的发病和死亡,而且给禽病预防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因此,做好防控与生物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疫苗预防是有效方法。灭活疫苗制备简单、快捷,对该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制作禽腺病毒载体活病毒疫苗也是禽用疫苗制备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巴基斯坦,腺病毒疫苗的使用对心包积液综合征的预防有显著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禽舍,应该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