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孙吴县西兴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主辅换位",结合本乡实际,坚持走打猪牌、发猪财、上规模的经营发展之路。
一是审时度势定路子。西兴乡同其他乡镇一样,都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在探索如何进行主辅换位的实践中,也试图在抓企业、上项目、搞流通等多业并举来实现经济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增收上搞突破,但经过多项选择后,也没能很好实现上述发展目标,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走村串屯入户,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生猪生产的经管情况,了解到种自家经营的土地只能维持生活。而老百姓养猪有多年的习惯和经验,不养几头猪是不会过日子的人家。种自家的土地每亩只能收入240元,而产一头仔猪纯效益240-300元,养育肥猪每头纯效益700-1000元,而且养猪周期短、见效快、出栏率高。通过算账对比,乡党委政府如何把农民的养殖习惯转变为增收渠道,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反复的论证,党委政府把思路定位在发展"猪经济"必须走规模化经营之路上。
二是典型引导上规模。典型是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把树立典型作为生猪生产发展的第一要务,典型树立的有多高,普养率就有多高,规模就有多大。同时,党委政府积极为养殖户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为西地村的养殖户无偿提供木材,协调信用社驻村贷款。并且将机动地优先发包给养殖大户。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生猪养殖协会,协会的成立,为养殖户的仔猪购进、饲料供应、生猪销售等提供了全程的服务。使得全乡的生猪生产走上了一条购、繁、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三是产业发展出效益。通过几年的生产经营,西兴乡在生猪生产上已经初具规模,走上了一条小规模、大群体的生猪生产经营之路。猪经济已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