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份,我们对全国500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表明,除活鸡价格略涨外,大多数家禽产品价格下跌。鸡蛋、白条鸡和商品代肉雏鸡与10月份相比,环比分别下跌0.7%、0.2%和6.1%;活鸡价格环比上涨了0.2%;配合饲料价格与10月份持平,肉鸡养殖料肉比增加。”在2016年12月中旬召开的“2016全国肉鸡产业形势分析研讨会”上,全国畜牧总站行业统计分析处长田建华用一组详尽的数据表明了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形势。
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的数据表明,截至11月底,2016年白羽肉鸡养殖企业平均每只鸡亏损0.42元,中小养殖户虽然平均每只鸡赢利1.4元,但养殖户数量却呈下降趋势。黄羽肉鸡方面,企业微赢利,但赢利水平明显不及2015年。
“不止是2016年,近几年的肉鸡行情都不太好”的看法得到了与会专家与养殖业者的一致认同,由此大家也展开了对肉鸡产业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的探讨。
国人消费习惯“顽固”引导鸡肉消费任重道远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产量仅次于美国,但在鸡肉消费方面,我们跟美国的差距却很大,世界禽业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禽肉人均消费量比美国低40公斤左右,这其中主要是指鸡肉。若鸡肉产品在消费量上得不到保障,那肉鸡产业也难以壮大。
“白羽肉鸡产业是一个良性健康的产业,从养殖源头说,白羽肉鸡节粮,饲料转化率高,养殖占用相对面积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小;从消费端说,鸡肉属于白肉,低脂肪高蛋白,比红肉更健康。”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秘书长黄建明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我国也应该提倡鸡肉消费。
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鸡肉的消费量一直在逐年增加,2015年人均达到了7公斤,但跟猪肉近40公斤的消费量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河南省固始县固始鸡原种场技术总监赵河山曾对鸡肉消费进行过研究,“就动物蛋白来说,国人的消费更倾向于猪肉,且这种倾向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变。”有研究表明,人类对8岁之前吃过的美食总是很难忘,也会因此形成特有的消费习惯。很明显,我国消费者吃猪肉的习惯由来已久,甚至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所以,要想培养鸡肉消费习惯,还得从儿童时代抓起,肯德基和麦当劳推出的儿童套餐,其实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是此次会议的发起者,他介绍,以前,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肉类是牛肉,直到1992年,鸡肉才取代牛肉成为美国主导肉类。这一方面跟快餐业的发展有关,更重要的是,美国人已经意识到,鸡肉要比牛肉更健康。“当前,鸡肉对我国消费者来说价格并不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消费者意识到鸡肉更加健康。”
引导消费者增加对鸡肉的消费一直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黄建明表示,在新的一年,白羽肉鸡联盟将更加重视这一工作,联合其他部门做好鸡肉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鸡肉健康度的认知。
追求健康鸡肉创建出自己的品牌
从行业角度来说,让消费者意识到鸡肉健康肯定能增加鸡肉产品的销量;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能否吃到健康安全的鸡肉产品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因此,每当“速生鸡”、“六翅鸡”等谣言出现的时候,行业总会受到影响。
这两年,在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关于鸡肉消费的各种谣言有所收敛,但前期对行业的损害却难以消弭,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拦路虎”。为此,2016年10月底,白羽肉鸡联盟内成员,36家白羽肉鸡生产巨头公开宣誓,要让国人吃上健康鸡。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不少企业表示,他们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鸡肉食品。2016年中旬,白羽肉鸡联盟曾公开表态,愿意为生产健康安全鸡肉产品的企业站台,为他们宣传,为他们贴上“绿色”标签,让消费者对我国肉鸡产品的消费感到放心、安心。
据了解,为迎合市场需求,一些白羽肉鸡企业已经开始了全程无抗养殖,且成效不俗。但无抗养殖对环境、饲料、人工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如何提高优质鸡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呢?与会专家认为,这就要求企业做好产品经营,创建知名品牌,打通营销渠道,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支持规模养殖确保行业有效产出
近年来,养殖业所面临的土地、环保等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平衡养殖与土地、环境的关系,进而维护市场稳定?答案就是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不仅组织程度高、提供产品能力强,而且还便于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促使鸡肉产品质量从根源上得到保障。
中国畜牧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的鸡肉产品有80%是规模养殖企业提供的,小散的养殖户所占比例正在逐渐缩小,2015年,肉鸡存栏少于1万只的小规模养殖场(户)比例仅为10%。
在肉鸡规模养殖方面,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全产业链模式。对此,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监测处处长辛国昌表示,就食品安全角度来说,全产业链的模式包办了从养殖到加工的所有环节,生产的产品比较可靠,这也是其最大的优点——质量可控,便于创造品牌。缺点就是资金压力和人工成本较高,目前仍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鹤壁试验站团队成员杜彦斌用实际的案例诠释了上述观点,“我经常下乡调研,农村对鸡肉产品需求最大的时候就是各类喜宴和丧宴。而这些宴会上所用的鸡肉产品大都来自于散养户,可能都没有经过检测就直接上桌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如何杜绝这一现象,也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安全的鸡肉产品呢?专家表示,业内企业要提高认识,做好本职工作,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此外,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规模养殖上下功夫,在宣传和政策上支持优质企业的发展,为鸡肉产品争取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