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和产业一样,无非是过去的政策、现在的政策、未来的政策,就跟人的生命规律一样,昨天、今天、明天。上级说把这三天的事管好即可,但我只能管两天,明天的事管不了。
一、昨天的政策(过去有且继续实施的)
2007年:中国畜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标志,2007年7月份CPI达到6.5%。2011年7月6.5%;
2013年:国务院颁布 “光棍节条例” 。2016年:猪价涨疯啦!养猪业 的新10年赚钱啦。
2007年国务院关于畜牧业的4个文件
2007.2.7国发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2007.7.30国发2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2007.8.13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
2007.9.27国发3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其他
生猪保险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
财政部《关于调整生猪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标准的通知》
二、养猪政策简析
1.生猪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中国现代化养猪起步
(1)每年25亿元扶持规模化猪场;
(2)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300-900万元。
(3)每年奖励达到35亿元。
(4)生猪良种补贴;6.5亿元。
(5)2009年8月4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
(6)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制--陈瑶生教授。
2.经济杠杆调节
(1)农业部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确立畜牧业授信额度500亿元。
(2)2009年6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由国家发改委、财政、商务、农业、工商、质检等六部门联合制订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快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
(3)201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执行。红绿灯政策!!!
(4) 2009年2月1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 2008 - 2015 年)》。
(5)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选择沿海生猪产区、东北生猪产区、中部生猪产区和西南生猪产区共 19 个省(区、市)的 437 个县为生猪养殖基地县。
为什么要回顾这些?现在很多政策都用着了,那可是真金白银。另外是生产方式转变,第二个政策叫规模化、标准化养猪,这是一个大政策,而且配合着土地政策、环保政策,才能更好发展现代畜牧业。
三、今天的政策(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
1、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6年4月13日
意义: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畜牧业、清洁畜牧业、循环畜牧业。
2、2016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6年2月5日
继续在全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在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西、四川和青海8省区启动兔、水禽和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试点,以生态养殖场示范创建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专家指导、现场考核;
2016年再创建5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
3、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农业部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6年6月22日
发展目标
主要引进品种本土化选育取得明显进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畜禽育种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配套系和品系,打造一批大型畜禽种业集团和民族品牌。形成以育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发展机制。
到2025年,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70%,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
育种路径:以生产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为基础,坚持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家畜突出本品种选育,充分挖掘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培育新品种、配套系,家禽突出商业配套系培育。生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品种为主,系统开展本土化选育,打造“华系”种猪品牌;奶牛以荷斯坦牛为主,肉牛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秦川牛、延边牛等品种为主,重点培育优秀种公牛;肉羊以小尾寒羊、湖羊、杜泊羊、萨福克羊等品种为主,开展本品种持续选育;蛋鸡以配套系培育和持续选育为主,肉鸡以培育黄羽肉鸡配套系和新品种为主,支持开展白羽肉鸡育种攻关。
4、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提出要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地的生猪养殖业做出调整优化,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业。对上述11个省、市。
养猪业的调整,一个核心目标是要让养猪和环境资源相适应,改善和保护环境。
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南方水网地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85%以上,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调整任务
(1)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一是划定禁养区,二是向非超载区转移。主产县要制定生猪养殖规划,合理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区域。禁养区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限要求,由地方政府依法关闭或搬迁生猪规模养殖场,引导生猪养殖向非超载区转移。
(2)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深入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改进生猪养殖和粪便处理工艺,实现提质增效。
(3)促进粪便综合利用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猪粪便处理,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营的粪便集中处理中心。鼓励规模养殖场配套粪便种植用地,推广粪肥和肥水还田利用技术,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时间: 2016年04月18日
核心——到哪儿去养猪?养多少头猪?《规划》在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提素质、增效益、稳供给、保安全、促生态”的总体目标。
1、优化区域布局
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个区域,其中,把京津沪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11个省市划入约束发展区,明确提出保持总量稳定,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实现合理承载,推动绿色发展。
2、深化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在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创建内容更加突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2016年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3、是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
以生猪大县为重点,通过对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发展模式、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和技术支撑等六个方面进行考核,整县推进粪便综合利用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推动完善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政策,落实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5、完善种养循环机制
总结推广经济适用粪便综合利用模式,积极探索PPP(政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打通粪便还田利用通道,促进有机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
2009年2月18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 2008 - 2015 年)》
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共有地方猪种资源80个,其中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有42个。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1、重点发展区: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
2、约束发展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
3、潜力增长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贵州。
《规划》提出:要根据生猪养殖产业区域优势,合理调整优化屠宰企业布局,积极推进养殖屠宰结合;通过养殖、屠宰“产销衔接,场厂挂钩”,解决养殖企业生猪销售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屠宰企业提供稳定猪源。推进 “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有效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养猪产业政策总结
1.黄箱(黄金)政策:财政(基本建设、专项)、信贷、土地、人才;
2.红绿灯政策:国家政府有形的手调控;
3.划红线政策:环境保护;一个“拆”字了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