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蛋鸡产业进入爆发性增长,鸡蛋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延续至今。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鸡蛋产量将近2900万吨,约为美国的4.5倍,印度的6.5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
近年来蛋鸡行业受行情跌宕起伏、疫病困扰,尤其是“H7N9”事件以来,鸡蛋价格起伏不定。刚刚过去的2016年,养殖户补栏持续高涨,鸡苗价格创近5年新高,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蛋鸡养殖的前景,那么,产业会如何发展呢?
近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谈及蛋鸡产业发展时表示,产能长期过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加工促进鸡蛋消费增长,带动产业发展。
中小散户养殖为主产区南移趋势明显
《中国畜牧业统计摘要》数据显示,我国蛋鸡养殖主体仍以万只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为主,约占全国蛋鸡总存栏量和全国鸡蛋总产量的63%,“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特征仍然比较突出。“尽管如此,我国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商品蛋鸡体系,也有相应的饲料和疫苗等科技支撑,综合生产能力非常高。”据杨宁介绍,目前我国以占世界21%左右的人口,生产并消费世界38%左右的鸡蛋,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
一方面,散户养殖群体大,另一方面,产区有南移趋势。目前,我国蛋鸡养殖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玉米主产区,但近年来,产业整体向南移动趋势明显,不同区域蛋鸡产量比重有所变动。“近几年,比如长江地区,温度较高并不太适合养鸡,但经过环境、设备调控,以前不适合的地方也开始饲养蛋鸡,广东、福建等地也有了一批养殖场。”杨宁说。
从鸡蛋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鸡蛋物流流向较清晰,概括为:从产量较大的华北、东北等地区流向东南、华南地区以及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鸡蛋流出量较大的省份包括河北、河南、辽宁、山东等省,供需缺口最大的是广东省,每年流入量约为160万吨,其次为上海等地,其他绝大部分省份总体上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综合来看,这是由于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正逐渐对接。”杨宁认为,这既减少了长途运输的损耗,继而消费区域的产量也有所增长,今后趋势会更加明显。
转型升级需突破产业创新亟待加强
鸡蛋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优质食品,同猪肉、牛肉等相比,动物蛋白含量高——平均每消费1元,鸡蛋获取的蛋白质约为猪肉、牛羊肉的4倍~5倍,价格竞争力很强。尽管如此,同其他产业一样,“十三五”开局之初,在整个畜牧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蛋鸡行业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杨宁认为,宏观来看,首要问题是供大于需。部分地区存在蛋鸡养殖盲目扩张,种鸡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种产能过剩有可能从种鸡蔓延到商品鸡。中国工程院《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预测:2020年,我国蛋类产品的人均需求为19.8kg/人,总需求量2878万吨,而生产总量将达到3047万吨,多出来近170万吨。
其次,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首先,饲料费成本占蛋鸡成本比重较大,企业化运作的饲料成本约为65%,散养户的饲料成本约为85%,饲料价格上涨是导致蛋鸡业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蛋鸡料价格在2000年~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4.2%左右。近年来,玉米价格的下跌减缓了蛋鸡饲料价格的压力,但长期来看,饲料资源仍处于紧缺状态。
再其次,蛋鸡养殖密度高,传染性疾病多,防疫压力大。由于我国蛋鸡养殖“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蛋鸡养殖企业大部分处于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界定的较低生物安全生产方式分类。“如之前的H7N9流感疫情,影响了消费,行业效益也受影响。”杨宁说,近十年来,蛋鸡养殖医用防疫成本年增长3%~4%,与此不相对称的是逐年增加的死亡损失费用,规模蛋鸡的死亡损失费也高于同期的规模肉鸡。
畜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种的支撑。蛋鸡产业也是如此。
杨宁表示,育雏也一直是行业的大问题。长期以来,引进品种对我国蛋鸡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进口祖代存在利用率低、效益差,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要,大力推动蛋鸡品种国产化一直是近年来的主攻方向。
做强蛋鸡产业提质增效是方向
在杨宁看来,做强蛋鸡产业,要逐步从增量发展转向提质增效。
“首先,要坚定不移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变。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已确定了520多家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杨宁认为,未来五年仍是蛋鸡产业很好的发展阶段。据了解,未来五年我国人口的增长约为10%~15%,加上居民收入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能有效带动鸡蛋消费量,缓解供大于求的状况。我国现代鸡蛋加工业起步较晚,统计表明,鸡蛋主要以国内鲜蛋消费为主,而鸡蛋加工比例低于1%,今后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也会带动消费量。
据了解,目前,蛋鸡标准化建设主推模式有两种: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采取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适度发展,重点为高端品牌化以及蛋鸡深加工服务。农村广大养殖户升级为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模式,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正大、德青源等公司已经在做。
其次,目前情况下,产业技术和生产模式的创新十分迫切。“加强研发,保证育种产品多样化,做好种鸡的疾病净化工作,进行精准饲养并优化饲料配方,都是好的解决方法。”杨宁说。
杨宁介绍,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商品化育种体系,蛋鸡良种国产化比例已超过50%,品种类型更加高产、高效、特色。种鸡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发挥着良种扩繁推广基地的作用。“除此之外,《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12~2020)》的实施对推动家禽种业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种鸡质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我国通过审定的蛋鸡配套系就有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大5号、河北大午农牧集团种禽有限公司的大午金凤等。”
既要发展蛋种鸡国产化,也需要提高种业进入门槛,依托国家良种基地保障种鸡生产。杨宁说,要实现蛋种鸡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因为盲目扩张饲养规模和引种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从增量发展到存量调整,实现产业的整合、联合与兼并才是企业发展的顺畅道路。”杨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