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镇原县南牛北羊全县草发展畜牧劲头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99
核心提示:镇原县结合县情实际,把畜牧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来抓,大力培育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畜牧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镇原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大。为此,该县按照“两抓两带”的思路,成功引进中盛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四全三链”运作,累计饲养肉鸡4500万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600万只,创造了“中盛速度”和“中盛模式”,开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先河。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方山乡张大湾村,看到一排排蓝色屋顶的羊

镇原县结合县情实际,把畜牧产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措施来抓,大力培育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畜牧产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镇原是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农业基础薄弱,贫困面大。为此,该县按照“两抓两带”的思路,成功引进中盛公司,仅用两年时间,就全面实现了“四全三链”运作,累计饲养肉鸡4500万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600万只,创造了“中盛速度”和“中盛模式”,开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先河。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方山乡张大湾村,看到一排排蓝色屋顶的羊舍次第排列,肥壮的羔羊悠闲踱步,村民在各自的养殖暖棚里忙碌着。村民田向辉高兴地说:“去年在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我们村上好多人都贷款开始养牛、养羊,现在大家的养殖热情越来越高,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殷家城乡敬岔村农民张俊虎指自家门前苜蓿垛说:“去年,我家种植的20亩苜蓿收入近万元。”该村村支书王军介绍,该村现在养羊户由2014年的89户增加到122户,羊只存栏由两年前的1980只增加到如今的2860只,户均18只;建成规模养殖场4个,发展3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36户;养牛124头,户均种养业收入1.2万元。

陈坪村村民陈攀借助精准扶贫贷款,投资15万元建起了一座标准化圈舍,买回了8头肉牛饲养,还专门配置了青草储存室。当年,母牛产下了5头牛犊,陈攀一家高兴不已。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陈攀的牛舍逐渐走上了轨道,20多头肉牛一天天健康成长,去年收入10余万元,这更加坚定了他养牛的信心。陈攀经过发展肉牛养殖,从一个农业生产户转型为肉牛养殖大户,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近年来,镇原县按照“南牛北羊全县草”的发展思路,建立规模养殖场、专业养殖小区、优势产业片带,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共建成专业养殖示范村19个,建成投产规模养殖场(小区)70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26万户,肉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6万只、23.7万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