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站局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65综合种植养殖基地”是一个集生猪、冷水鱼、黑木耳养殖和沙棘种植、酿酒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5公顷,年创产值570万元,职工人均年增收1.2万元。依托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林下经济,成为职工致富的“绿色银行”。
在职工创业增收致富工作中,这个管护区根据冬夏两季扑火队员没事干、没收入的实际情况,决定选择一处合适的地方,既能搞林下经济,又能保证扑火队员春秋防期间可以集中待命。“65”管护站是离局址最近的管护站,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最适合发展林下产业。而且这里原来有一个废弃的取料场,稍加平整就是一大片空地,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位置确定之后,管护区借着地势对基地的整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地势最高的山坡上建猪场和房舍;把大片平地建成木耳养殖基地;把取料形成的大坑与呼玛河支流挖通,用来养鱼;山坡和林间空地用来种果树和蔬菜;山坡地下建冷库和酒窖。这样一来,每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并且基地所有建设项目都是由职工自己完成的。
“65综合种植养殖基地”的建成,有效解决了防火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基地产业多样化,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增收项目,使越来越多的职工自愿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
如今,依托“65基地”,管护区职工生猪养殖年出栏2500头,养殖鲟鱼、鲤鱼、鲫鱼等10余万尾,养殖黑木耳100万袋;日产白酒500斤;种植沙棘21200株;养殖家禽2000只,每年出栏成鸡、成鸭等林禽800只,供销鸡蛋5000枚。全场97%的在岗职工都参与了林下经济发展,创业和从业人员达113人。
管护区坚持向综合利用要效益,把酒和油供应给当地市场,豆饼和酒糟还可以当做饲料喂猪、喂鱼、做木耳菌包的辅料,节约了养殖和种植成本。养猪场产生的大量猪粪,是种庄稼的好肥料,价格又不高,卖给当地农户,又是一笔收益。每年把废弃菌包集中起来晾干后为猪场提供燃料,不但降低成本还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随着林下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65基地”的多重效益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并不断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实现了从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的跨越,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