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两年之久的“高致蓝综合症”,曾让猪农们闻风丧胆。从客观上来看,是造成这次猪价较长时间高峰维持的主要因素,也是每轮猪价高峰过后农民养猪高潮都迅即来临,而唯独这次跚跚来迟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零八,“高热”恶魔是否会被彻底制服?还有没有其它疾病会来摧残我们本已十分脆弱的养猪业?
本老倌认为,本年度养猪的疫病形势将仍然十分严峻,猪病这个幽灵决不会让我们在零八安安稳稳。从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初见端倪:尽管猪农们因去年的蓝耳阴影加强了防疫措施,去冬至今的季节性疾病如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等不但较往年没有减弱,而且有加强的迹象。有些在适温高湿气候条件下高发的疾病也提前光临。各地均有反映目前仔猪成活率较低,本来看起来不难治疗的疾病也变得十分棘手。
要破解春晚流行语“为什么呢”不是易事,本老倌只能在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第一,这种状况是前两年“高致蓝综合症”的延续。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一种危害大、人力现有条件下难以对付的流行性疾病的一般流行规律是:首先是恶急性的暴发流行引起大量急性死亡,接着是稍微缓和的更普遍的流行,然后猪只通过自然淘汰有抗性基因的种群形成,或病源毒力自然降低而逐渐平息。“高致蓝”的大流行进入第三个年头,应该进入第二个阶段即“稍缓和的更普遍”流行阶段。本病目前倘未有可靠的办法控制,而本病又是较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加上近年来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呼吸综合症病毒的扩大流行及猪瘟流行的死灰复燃,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并不奇怪。
第二,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猪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集约化程度提高而高密度饲养方式使猪只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之中;在育种方向上,人们过度强调快速增长的需要而部分忽视了品种的抗逆性;营养供给单调,饲料生产中抗生素的滥用等等各种因素给猪的整体健康水平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状况随着我国养猪业逐步向现代化接近日显严重。
第三,撇开今年年初南方灾害性气候,从已经过去的两个月来看今年气候多变的特点已初步显现。在蓝耳病毒存在的条件下,猪只比较忌讳各种应激因素,在天气变化剧烈频繁的情况下,猪群应激诱发疾病的风险是比较大的。
第四,连续十几个月的猪价高位运行,以及政府对养猪业的重视和扶持政策,必然会激发一部分人的养猪热情,因此,种猪的调运将更加频繁,范围也会更加扩大;目前仔猪因供需不平衡,急需货源的猪农必将四处采购;因猪价高位运行被吸引新介入行的养猪者防疫经验不足等以上各种因素都会有扩大猪病流行的风险。
人类虽然缺乏与自然抗衡的能力,但是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特点之一就是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传统的被动的防疫治疗办法在新的疫病形势下已经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拓展思路,寻求不同的途径。本老倌一介猪农,委实没有拿得出手的好建议,但在与同行探索中有些意见值得人们关注:
培育强抗性品种的工作刻不容缓。我们目前规模化猪场使用的品种,无一例外的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即使是散养农户的所谓地方土种猪,也或多或少的混有外血。一方面对我国气候环境条件的不适应性导致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足,再就是在引进过程中检疫不严格而带进了各种病原。如何培育能发挥我国优良地方品种肉质好、抗性强、母猪生产性能优越的优点,克服瘦肉率不理想、饲料报酬低、生长速度慢等不适合现代规模养殖的弱点的新品种,成为我国养猪业能否迅速健康发展的命门所在。当然,这一工作不是谁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养猪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养猪企业)与畜牧研究人员互相协作和政府的资金配合。
加强中草药保健和防病功能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也许是解决目前因采食原料单一、长期使用抗生素而造成猪体抵抗力降低的最好办法。我们在各种宣传中曾见过很多利用中草药添加剂试验的报告,但由于或者效果不确实、或者生产上难以推广(如成本过高、原料来源困难、饲料味道改变而使猪只采食降低等)而半途而终。加强这一工作的研究力度同样需要协作精神和政府扶持。
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实际一点我们猪农能做的还是全方位的推进生物安全体系,认真切实地做好免疫工作,加强猪群饲养管理这些常规措施。零八大局以定,明年我们能否吃到便宜肉,还看老天的恩赐和政府能否采取合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