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别让肉牛再现“生猪危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2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8
近几天,肉牛市场销售价格每市斤突破8元,这标志着农民每出售一头肉牛,可以获得三四千元的纯利,相当于种植10亩玉米的净收入。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无论是养牛户、贩牛户,还是龙头企业,对目前的肉牛业都忧心忡忡。

  黑龙江宾西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志云甚至疾呼:“国家要像对待能繁母猪、能繁奶牛一样,尽快给能繁肉牛发补贴,确保肉牛繁育,否则,黑龙江刚刚起步的肉牛产业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没人养母牛,育肥牛从哪来?”

  宾县经建乡民利村姚家屯,村民们养了几十年肉牛,就在去年养出个“卫星”来,村民姚连璧一年向宾西牛业出售200多头肉牛,净利润100多万元。

  而就是这个“姚百万”,却明显感到了肉牛危机。

  他说,前几年姚家屯只有两三户农民育肥牛,有10多户养母牛,去年这个数字倒了过来。往年全村能出生肉牛200多头,现在却只能维持20头左右。姚连璧担心,如果谁也不养母牛,就没有架子牛,又拿什么育肥牛呢?

  另一种现象更让姚连璧上火。他说,南方牛贩子到黑龙江大量采购母牛,有时一天就从宾安牛市拉走200多头,净是些四五岁生育期的好牛。他更担心,照这样下去,母牛就会像前两年的母猪一样,岂不宰没了?而一但出现生猪那样的危机,没有五六年时间是恢复不了的。

  “小家小户没法养母牛,要养就得靠大户”

  类似的担忧,同样让阿什河牛场场长李万学不安。

  李万学是全省活牛供港第一人,目前也是唯一者。去年他向香港出口活牛2800多头,今年将出口3500多头。为保证供港数量,他早就采取了“两条腿走路”,一是到市场上买架子牛再育肥,二是饲养母牛自繁。

  两年来,他明显感到好品种肉牛越来越少了。去年,他在农发资金的扶持下,增加200多头自繁母牛,使自繁母牛增加到700多头。他说,要是单纯靠市场买架子牛,供港指标很难完成。

  李万学说,肉牛繁育周期长、成本高,一般母牛要养到两岁才能进入生育期,生一头小牛到出栏要两年时间,还涉及品种改良等高难问题,小家小户根本干不了,必须靠政府扶持大户来进行。只有形成大户集中繁育、农户分散饲养群体性优势,才能保证肉牛源源不断。

  “光有设想不行,关键时政府要帮一把”

  “所有的问题都集中体现在龙头企业上”,宾西牛业董事长贺志云说,“宾西牛业刚投产时,我们是挑好品种采购,现在选择余地很小,为什么?一是牛源少了,二是好品种少了。”

  据了解,宾西牛业是以开发高端牛肉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去年春天其优质牛肉销售到中东地区,年底又打开香港市场。但受制于肉牛品种及数量,宾西牛业供港牛肉只能维持每月200吨的最低水平。

  贺志云说,肉牛业是黑龙江独具优势的畜牧主导产业,国家及各级政府应汲取猪肉供应危机的经验教训,参照国家给母猪及奶牛的政策,一方面给能繁肉牛发补贴鼓励肉牛繁育,另一方面鼓励建设大型肉牛繁育基地。

  贺志云说,面对市场挑战和机遇,宾西牛业希望在政府及银行的支持下,采用“企业+农户+银行”的运营模式,建设万头肉牛繁育基地。即银行贷款给养牛户,企业为养牛户担保,养牛户保证将肉牛送交企业,企业按市场价格结算的牛款先行还贷。

  贺志云说,光有设想不行,关键时政府要帮一把,这样做就可以实现“银、企、农户”一举三得,并促使黑龙江肉牛业健康稳定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