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畜禽养殖环保问题日益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一系列政策和法令相继出台、“三区”划分不断推进,使得养殖环保形势越来越紧迫,广大养殖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政府部门协调保供给与保生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当前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际,对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根源进行剖析,希望能抛砖引玉、业者群策群力,共同寻求破题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与产生根源
1、技术应用层面——推广应用力度弱、方法欠当。
一是某些养殖企业或养殖场是基于项目实施或为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而开展的粪污处理设施工程,由于出发点在于应付项目实施或争取项目资金,表面文章做的多,导致这些工程和设施实用性、经济性较差,比如北方地区的某些沼气发酵工程,投入大,但运行中很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大量存在。
二是在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方面,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活动较少,设施装备企业主导的较多,由于出发点是为了推广、推销设备,导致技术与生产实践脱节或经济性较差,不适合大力推广。比如某些设备技术参数较差、或者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或者维持运行的成本提高,难以大力推广。
三是照搬国外技术模式,不能科学借鉴结合客观条件为我所用。
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及国情实际,盲目学习国外技术模式,比如美国、荷兰、欧洲的技术模式都是根据他们的现实需要而建立的,中国和他们差异较大,全盘照搬、复制他们的模式会行不通;或学的不透彻、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或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在生猪养殖中学习借鉴国外的水泡粪工艺,殊不知他们采用该模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兼顾了液体粪污的农田直接施用,而就我们的生产体系和土地政策、种植方式等而言,无法进行养殖-种植的一体化运行,粪污还田利用跟不上,不但造成了水的大量消费,而且增加了粪便处理的难度。
2、思维认知层面——对畜禽粪便认知落后、用力有偏。
一是把畜禽粪便当做污染问题对待,而不是当作资源去思考。畜禽粪便是养殖生产中正常的排泄物,具有很强的资源属性,是制作有机肥的重要原料,可用来改善土壤结构、满足种植业需要,在衔接种植与养殖、维护农业生态良好运行以及生态修复、补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提到粪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环保问题,是怎么解决环保问题,而不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去寻求对策。比如在畜禽粪便的检测指标上,美国的实验室里只测有机质、氮磷钾,我们正好相反,测COD、氨氮、磷酸盐,测的是污染物的指标,导向明显不同。
二是在畜禽粪便处理的技术模式上受工业废弃物处理的影响较大,并在很多从业者中形成思维定势,容易走进工业废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误区,比如养殖粪污处理的达标排放,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础上把具备较好养分的粪便变成没有营养价值东西排掉,不但浪费大量钱财,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实在可惜。
三是容易将焦点放在处理环节而不是资源化利用上。比如,在粪便处理上,往往关注的是某某企业、养殖场采用了什么工艺和设备,但很少有人将注意力或者关注点转移到肥料的使用(用户)上。其实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和工艺,只是将粪便变成肥料或者变为可以储存的产品,都代表不了市场和它的销路。如果市场和销路没解决,不管用什么样的设备变成产品,它堆积在仓库里面,仍是资源的浪费、并没有达到利用的目的,且长时间储存也是问题。
3、产业运行层面——产业链运营粗放、衔接不畅。
从粪便收集、处理到加工有机肥再到流通、销售与应用也是一个产业链,其中应用是终端,它带动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转,但目前这个产业链的运营还十分粗放、各个环节缺乏衔接。
一是有机肥服务的对象是农作物,虽然用了有机肥以后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对土壤和环境有益,但我们现在土壤有机质的提高的受益者没有体现在种植者的兜里面,影响了他们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即有机肥应用和应用者的利益没有真正关联起来,这影响到这个产业链终端作用的发挥。
二是有机肥的生产环节较为粗放。比如与饲料作对比,在饲料生产方面,原材料采购较为严格,产品的规格区分得很细致,就蛋鸡料来说有育雏料、育成料、产蛋料等,根据不同畜种需要又有所不同,但有机肥生产却非常粗放,质量参差不齐,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比如生产有机肥需要辅料,有的加玉米杆、有的加水稻秸秆、有的加蘑菇渣等,没有的就不加,辅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稳定。另外,不同季节畜禽粪便的成分、性质也有所不同,因此生产的有机肥性质、功效不稳定。
三是产品销售方面。目前有机肥还没有专业化的销售队伍,营销的手段和方式也很少有人去研究。四是在有机肥施用上,缺乏高效、便利的设施装备,施用有机肥费工、费力,远不如施用化肥便利,这也到导致了有机肥的使用不容易推广。五是畜禽粪便产生是持续性的,每天都在产生,而农作物生产有季节性,导致市场需求不能保持连贯,这给储存、应用带来很大难题,目前还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4、历史和客观因素——历史欠账过多、积重难返。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在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较多,现在是新旧问题一起来,更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一是长期以来政策导向有偏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快速增长的畜产品需要,将过多精力放在扩大生产上,忽视了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比如养殖场选址和建设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粪便消纳用地和养殖规模不配套等,这增加了问题难度。我们的饲养规模是根据市场来考虑的,并考虑粪便的消纳能力,这与欧洲、美国等截然不同。欧洲非常强调载畜量,有多少土地就养多少畜禽,不能多养,比如德国一公顷的土地只能养2.5头奶牛,这是法律规定的,是先决条件。
二是重视程度低。无论政府还是从业者以及行业组织,大家对畜产品生产供给和粪便处理的态度和应对力度是不同的。我们经常对畜禽产品市场做策划、预测、分析以及必要时会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但没有对粪便或有机肥料市场做主动的攻克,因此问题都堵在那里,越来越多,当我们决心开始着手解决的时候才发现已是积重难返。
三是技术支撑和配套服务弱。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环节的技术、工艺水平还比较弱后,经济、实用的技术和工艺还比较缺乏,设施装备企业的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让从业者无从选择。在有机肥的科学施用上,测土配方施肥方式还没有应用,有机肥质量测定和土壤成分测定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我们的土地成分怎么样、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养分、补充多少合适以及某一特定的土地其载畜量多少为宜,没有值得信赖的机构和单位来提供这些服务。
二、几点建议
1、.着力终端、发挥终端带动作用。
对于畜牧业,大家普遍关注食品消费端,往往容易忽视可以和食品消费终端并重的另一个终端——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的终端,即让有机肥用在地里,虽然当前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的技术工艺在不断进步,但怎么让它们用在地里、尚无明显进展,这个环节没有打通,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畅,这也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无论从全国还是山东看,一般畜禽废弃物利用好的地方,或者说农牧结合好的地方,往往是种蔬菜或园林花卉的地方,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收益,从业者采用有机肥觉得划算。如果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利润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利润,种植者没有积极性去用。这是废弃物利用终端难以打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从终端用力,聚力打通这个环节,将有机肥应用与多方利益关联起来,与发展高效种植业、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品牌农业)结合起来,带动有机肥使用,提高种植业收益;对有机肥使用和加工环节予以补贴,提高生产者和应用者的积极性;对有机肥运输环节予以优惠,降低综合成本;加快农技工具和设备的研发,开发出便于有机肥施用的农技用具,提高有机肥使用的便利性。
2、加强技术和服务保障。
一是重视测土施肥和载畜量的研究。如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土地,土地肥力及作物生产需要营养素的量进行测算,确定最终的施肥量。再结合畜禽排泄物中有效营养素量的测算,最终拟合确定单位土地面积下的载畜量,进而科学确定饲养规模。
二是加快有机肥质量评定、土壤成分测定和载畜量分析测算等业务的发展,组建起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为有机肥生产、测土施肥推广应用和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3、改变思维定势和认知标准。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从畜禽养殖废弃物是资源提供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站在解决污染问题的角度去看待,与提供畜产品一样,畜禽养殖废弃物是可以获利、收益的东西,而不是消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思维方式下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出路,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二是在畜禽粪便认知上,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主动与环保部门沟通,并向社会科学宣传、介绍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客观属性,消除环保部门和公众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上的不当认知,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和认知标准,去除污染意识,增强资源意识,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与执行中对畜禽粪便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从而为畜禽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