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浙江研发出珍珠蚌自动化滴管清水养殖新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0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56
核心提示:一片劣Ⅴ类水质的水面,养殖珍珠蚌后,水质没有变坏,反而持续改善,稳定在Ⅲ类水质。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实现了!经过长达一年的跟踪、监测,日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正式委托持有这一技术发明专利的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制定淡水珍珠生态养殖标准。一直以来,淡水珍珠蚌养殖需要投喂大量有机肥。“一投肥,水质就变坏,这也是不少省市出台珍珠蚌禁养、限养规定的原因所在。”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郭伟锋在长达十多年的淡水珍珠蚌养殖研究中发现,人工投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等

一片劣Ⅴ类水质的水面,养殖珍珠蚌后,水质没有变坏,反而持续改善,稳定在Ⅲ类水质。这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实现了!经过长达一年的跟踪、监测,日前,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正式委托持有这一技术发明专利的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制定淡水珍珠生态养殖标准。

一直以来,淡水珍珠蚌养殖需要投喂大量有机肥。“一投肥,水质就变坏,这也是不少省市出台珍珠蚌禁养、限养规定的原因所在。”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郭伟锋在长达十多年的淡水珍珠蚌养殖研究中发现,人工投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等化学物质过量生成,影响珍珠蚌自然生长,珠宝级淡水珍珠产出率低。

有没有更好的育蚌方法?早在2009年,“清湖农业”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开展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这次试验,核心是尝试在水体外培养藻类。

“珍珠蚌真正需要的营养是藻类,人工投肥是在水里培养藻类。”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技术专家介绍,根据实地测算,传统养殖模式,100亩珍珠蚌一年需投200吨有机肥,而珍珠蚌真正吃掉仅1/10左右。除部分在水体继续发酵转换成氨氮被藻类吸收外,大量有机肥沉到水底,污染水质。

但水体外培养就不是这样了。在山下湖镇“清湖农业”基地藻类培养房里,郭伟锋指着一排密密麻麻的黄绿色试管告诉笔者,别小看这些粉末,包括蛋白质在内,各种成分精准搭配,“可以说是专为珍珠蚌定制的一份高品质营养餐。”

营养餐做好了,怎么投喂?“像大棚蔬菜一样精准滴管。”在“清湖农业”的信息车间,郭伟锋在电脑上输入一串数字,很快传来“嘀嗒、嘀嗒”像秒针走动的声音。“这是信号声,一片喂养区有5000只珍珠蚌,每个区域都有信号装置,‘嘀嗒’一声,就意味着5000只珍珠蚌同时吃饱了。”郭伟锋指着窗外的一片水面说。

窗外是一片清澈的水面,共210亩,养殖130多万只珍珠蚌。与传统珍珠蚌养殖基地不同,水面下管网密布。“营养餐通过管道直接喂到珍珠蚌嘴里。”郭伟锋介绍,这套计算机自动控制滴管喂养成套设备以及相关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

精准投喂,使饲料能被珍珠蚌完全吸收利用,做到零排放。更重要的是,珍珠蚌吸收了原有水体里的营养物质,一年后,水体由原来的劣Ⅴ类逐渐改善。今年以来,诸暨市环保部门出具的监测数据显示,已连续五个月达到Ⅲ类水质。“它彻底改变淡水珍珠蚌养殖模式。”最近,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园评审组主任李睿实地考察这一技术后眼睛一亮,他认为,这是淡水珍珠养殖业的一项革命,是淡水珍珠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关键词: 饲料 农业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