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
从“世界到底怎么了”的时代之问,到“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习近平主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宏大的战略思考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用东方智慧为全球治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果说,经济与社会发展是解决全球动荡与危机的根本出路,那么,全球农业的繁荣发展就是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及贫困问题仍然困扰着很多发展中国家,世界上仍有7.95亿人忍受长期饥饿,20亿人遭受营养不良。“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还有什么比摆脱饥饿贫困、解决生存更激动人心的呢?而农业就发挥着最基础、最根本、最直接的作用。
正是怀着对解决饥饿贫困、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农业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通过合作,粮食安全、大规模减贫、农村发展稳定等中国经验,可以给参与国提供有益借鉴;通过合作,可以促进国际间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业资源高效配置、农产品市场深度开发,实现优势互补、产能合作、联动发展;通过合作,可以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农业贸易投资、农民教育培训,携手走上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可以说,农业合作正成为沿线国家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
自古至今,丝绸之路上厚植着浓重的农业基因,镌刻着鲜明的农业印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农业合作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链条不断延伸、合作主体和方式不断丰富。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农业合作,他指出,“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仅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到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就缩短了90%”“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不断扩大,面粉、植物油、大豆、肉类、蜂蜜已经走上中国普通百姓餐桌”“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小麦首次实现过境中国向东南亚出口。”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农业部已与沿线48个国家签署101个合作协议,400余家农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重点项目投资,累计投资金额近100亿美元。
这必将是一条农业的繁荣、开放、创新之路。凝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广泛共识,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按照中国农业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中国与各国将继续寻求农业的合作切入点、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农业的共同发展。要加强政策沟通,共同制定推进农业合作的规划和措施;要强化科技交流,共建农业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体系、高端智库和培训基地;要优化农产品贸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要拓展农业投资,帮助所在国发展农业、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要加强能力建设与民间交流,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培养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被喻为“富饶之地、幸福乐土”。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农业合作,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必将结出累累硕果造福参与国人民,必将助力参与国人民迈向那“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