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2017上半年饲料行业大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442
核心提示:2017年已经过半,又到了一年一度行业大盘点时期。今年上半年对于饲料行业来说依旧不寻常。因失去临储“庇佑”而不被看好的玉米竟连涨三个月,豆粕价格却接连跌了半年多,饲料原料市场陷入“能量原料价格高企、蛋白原料全军覆没”的窘境。而这个窘境到底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养殖终端遭受禽流感、环保升级的冲击,畜禽价格频频探底,饲料巨头上半年仍在养殖业花巨资“排兵布阵”,这是为何?进口、补贴、一号文件等等关键词又在上半年的饲料行业扮演什么重要“角色”?一、谁弹奏了“玉米涨、豆粕跌”的主旋律?玉米、豆粕作为饲料市场最

2017年已经过半,又到了一年一度行业大盘点时期。今年上半年对于饲料行业来说依旧不寻常。因失去临储“庇佑”而不被看好的玉米竟连涨三个月,豆粕价格却接连跌了半年多,饲料原料市场陷入“能量原料价格高企、蛋白原料全军覆没”的窘境。而这个窘境到底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养殖终端遭受禽流感、环保升级的冲击,畜禽价格频频探底,饲料巨头上半年仍在养殖业花巨资“排兵布阵”,这是为何?进口、补贴、一号文件等等关键词又在上半年的饲料行业扮演什么重要“角色”?

一、谁弹奏了“玉米涨、豆粕跌”的主旋律?

玉米、豆粕作为饲料市场最受瞩目的两种大宗原料,其价格波动可以影响整个饲料甚至养殖行业。今年上半年两者价格走势基本呈现“X”型曲线,在玉米涨价、豆粕跌价的带动下,能量原料价格高企、蛋白原料价格低迷成为上半年原料市场主旋律。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价格的最低及最高点分别在2月中旬(春节后)及5月中旬,且小麦、麸皮等能量原料价格情况与玉米十分相似,上涨基本贯穿上半年。引发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点:流通环节缺粮、贸易环节抢粮。

尽管临储收购取消,但农民手中的玉米基本全部进入企业、粮商等社会性收购仓库中,导致基层粮源紧缺。而补贴政策加快了用粮企业的采购步伐,因此带动了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特别是优质玉米,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山东、河北等地质量较好的新玉米收购价最高已经触及1900元/吨高点。再来看豆粕,上半年基本维持下跌走势。行情宝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国内主流油厂豆粕成交均价为2670元/吨,较年初暴跌近700元/吨。受此影响,整个蛋白原料市场,如:棉菜粕、DDGS、鱼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行情。

而导致豆粕价格暴跌的原因是美豆期价下跌的拖累以及国内供需失衡。全球大豆丰产的背景下,美国农业部报告频频上调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导致美豆期价持续走低。国内方面: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充足,油厂豆粕库存攀升至历史高点,而饲料需求终端消费不给力,拖累豆粕价格走势。

二、哪些政策在上半年扮演了重要角色?

不论是饲料行业还是养殖行业,决策层提出的各项政策提案都是影响市场以及引导行业的风向标。那么,今年上半年又有哪些政策被提及而影响饲料行业呢?

【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提案备受关注。对于养殖行业来说,一号文件提出的生猪产区限养禁养、兽药监管、畜禽粪便处理以及家庭农场等方面与养猪企业及散养户息息相关,特别是环保禁养限养规定的升级,令更多散养户退出养殖业。对于种植业来说,一号文件对玉米市场的影响较大。而今年可谓是火了玉米!文件一经公布,玉米期价冲高回落,但是仓量齐增,主力05合约盘中增仓超80万手。从内容上来看,这长达一万三千字的“一号文件”农业圈可是期盼已久,今年的主要内容依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传达的宗旨为: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使国产玉米更有竞争力、调整大豆目标价政策、玉米出口政策等。

对于饲料行业来说,一号文件对养殖与种植两方面的影响基本可以延伸至饲料行业:一个是上游原料端的价格波动,另一个则需求终端的消费动态。

【饲料企业玉米采购补贴】

去年11月东北地区公布了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紧接着今年春节前又公布了当地饲料企业玉米采购补贴政策,同年3月吉林省再度“追加”一条饲料企业福利:本次饲料企业玉米采购补贴范围扩大至年产2-5万吨的企业,补贴金额120元/吨。在玉米临储政策改革为“市场化收购+补贴”后,决策层开始采取下发补贴政策,为了鼓励多元化收购,解决农户卖粮难问题。上文我们也提到,影响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就是贸易环节抢粮。对于东北饲料企业来说,领取补贴就要采购当地玉米,因此企业采购量的加大导致了玉米价格上涨。

三、上半年进口数据还是如此惊人?

众所周知,我国90%以上的大豆需求都是依赖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5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59万吨,1-5月为371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8%。

国内机构预估:6月份大豆进口量预计也将高达900-920万吨,7月份的到货量预期880-900万吨,8-9月份到港量则初步预期分别为800万吨和650万吨,按上述数据推算,2016/17年度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保守估计将超过9160万吨,比去年的8300万吨增长近1000万吨。可见,今年的豆粕市场将在供应宽松的大环境中持续被打压。中国的油罐子已经握在外国人手中,若猪肉、玉米再步大豆后尘,那将成为国人永生之痛啊!

还记得前两年开始的玉米价格持续跌至谷底么?除了国内供需失衡以及临储政策改革的影响之外,进口粮食的大举“入侵”同样占据了打压国内玉米的重要位置。不过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国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进口粮食性价比优势不再突出,进口量也出现明显下滑。海关数据统计:我国5月玉米进口量为4.22万吨,同比减少95.93;1至5月累计进口量为35.22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87.59%。

尽管上半年玉米玉米进口量明显下滑,不过7月开始却是真正的进口粮食到港高峰期。一方面由于7月开始农产品增值税率将从13%降至11%;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玉米上涨、进口玉米下跌,两者间价差再度被拉大。导致国内企业将再度转向进口玉米的采购,加之前期企业采购的进口大麦、高粱等谷物将在7月执行合同,将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打压。

四、饲料巨头上半年花了多少钱养猪?

近两年饲料行业兴起了养猪热,特别是如大北农、新希望、海大等大规模的饲料巨头。那么上半年他们到底花了多少钱去养猪呢?粗略计算,仅不到7个月的时间,各大饲料企业在养殖业务上的总投资就达到136.4亿元,如果追溯到文章开头提到的5000-6000家饲料企业的话,估计比200亿的总投入只多不少。另,计划年出栏猪只头数在2150万头,已经相当于去年生猪出栏省份最高的四川省,其年出栏量6900万头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项数据中不少企业投资建厂计划只提及到1、2期。

饲料巨头进军养猪业的初衷是什么?哪些地区成为饲料企业间的逐鹿战场?饲料企业养猪又给养殖户带来了什么?我们已经在文章《饲料巨头进军养猪业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养猪人该哭还是该笑?》中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此就不做过多赘述,大家可以打开阅读。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