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克县绿康养猪场位于逊克县车陆乡东双河村东北部,该场始建于2013年,同时,加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东北民猪繁育基地和黑龙江省逊克县林业局林下养殖示范点两块名牌。项目已完成总投资500万元,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猪舍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能繁母猪达100头,育肥猪1500头,年出栏2000头,达到千头猪场养殖规模。饲养品种主要以育肥纯种美系大白和东北民猪(东北黑猪)为主,传统与特色相结合的圈舍和林下养殖的独特饲养模式。场区内生活办公区,人工受精室、消毒室、药品室、饲料加工储存区的分类设置,场区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完整,实行全进全出的自然养猪法养殖方式进行饲养,饲养管理人员按照厂区制度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定时饲养。
一、现阶段发展主要情况
一是东北民猪(黑猪)基本情况。东北民猪,又称黑猪,东北民猪起源于东北三省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是中国华北型地方猪种的主要代表,民猪原称“东北民猪”,1982年改称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优点。东北民猪是华北猪种,在世界地方猪品种排行第四,它优势属肉质坚实,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肉色鲜红,给人口感细腻多汁,色香味俱全,它以产仔量高,抗病强、耐畜饲、杂交效果显著。作为一个种质资源,东北民猪本身具有其它很多猪种不具备的优点。东北民猪的第一个优点就是肉质好。第二个优点是抗寒性强,第三个优点是繁殖性能好。在2006中国农业部出台的畜禽保种计划中,东北民猪名列其中。在科学上来讲,对肉风味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有: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以及核苷酸。经过测量,东北民猪猪肉的这些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来猪种。
黑龙江省拥有曾经在世界综合排名第四的优良稀缺猪种——民猪,具有繁殖力高、肉质优良、抗病、耐粗饲、能在我省冬季寒冷条件下生存的特点,其在世界猪品种改良、性能提升中贡献巨大。2014年6月,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刘娣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晓湘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开展了民猪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图谱绘制工作。2015年10月,团队完成了民猪的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工作,并成功绘制了民猪的首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二是林下经济发展情况(黑猪)。在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和逊克县林业局的关心帮助与下,引进了纯种东北民猪(黑猪)40头,采取林下放养的养殖方式(传统的“溜达猪”),林下养殖用地55.5亩,该林地为灌木林为主,黑猪的饲料选择以95%玉米主,以麦麸和稻壳等为辅,出栏周期为12个月,进行寒地民猪科研实验与林下放养(溜达猪)测试,逐步扩大民猪高寒规模饲养数量,实现新的林下养殖经济增长点。通过一年的努力和与哈市价格的比较优势(哈市春节民猪五花肉价格约50-80元/斤),民猪肉质和口感得到了哈市及周边市县的广泛认可。特别是2015年春节期间,通过北安商会相关渠道,以毛猪15元/斤的价格,将黑猪肉打入的北京市场,同时,在本省销售特色黑猪礼盒800盒左右(12-14斤/盒),仅春节期间黑猪销售收入达40万元左右。
三是利用“龙江绿康”品牌效应,提升行业和影响力竞争力。2014年,我们成功注册了“龙江绿康”拼音加文字的养殖业商标,为民猪和美系大白以品牌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为有效的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报纸等方式宣传企业,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下步打算和几点构想
2017年拟投资240万元,主要用于新猪种培育、能繁母猪改良、人工授精房、标准化猪舍、办公用房建设、监控设备安装、猪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计划新上一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饲喂、消毒等养殖设备,真正实现养猪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的跨越。
一是投资计划具体安排。自筹资金50万元,缺口190万元,改扩建后将年出栏2700头,经济效益提高30%。主要建设内容为:引进纯种美系大白、长白及种母猪75头、种公猪6头,需要资金41万元;扩建母猪产房、育肥舍、保育舍1300平方米,需要资金104万元;引进先进保育栏、产床各15套,需要资金9万元;新建小型饲料生产车间及原料堆场,需要资金7.8万元;新建化粪池一座200平方米,需要资金10万元;翻新猪舍及硬化地面,需要资金33万元。
二是成立养殖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逊克县养殖行业利润空间非常小,我们准备发起成立逊克县养猪协会,以车陆乡三个养猪场为基础,辐射全县,提高养殖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内部机制,并动员和鼓励养殖户加入养殖协会,做到养殖户之间的互相监督、自我管理,整体应对市场风险。这一想法得到了县畜牧局领导的大力赞誉和支持。
三是在逊克县畜牧局、林业局和车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未来几年推进产业化进程。“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零散养殖的弊端主要是与市场联系不紧,产业化程度低,产品以活鲜销售为主,附加值低、风险大。应大力培育发展养殖基地,整合现有养殖资源,通过鼓励养殖户进基地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生猪的规模养殖,利用我省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政策机遇和国家出台生猪活体储备相关政策,结合我县生态县优势和县政府新出台的畜牧养殖政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采取“互联网+养殖销售”与实体店经营模式,条件成熟时,创办肉类产品延伸加工企业,带动生猪养殖业更大更好发展。
四是适时扩大林下养殖面积,适当增加养殖品种和类别。目前林下养殖基地主要以灌木为主,且面积较小,单一发展民猪空间仅能满足现有养殖规模,如为增加规模后,空间成为瓶颈,再增加门类的话,养殖空间的局限性和增加养殖数量与门类矛盾极为突出。为此,将实地踏查,合理规划,利用好现有空间,谋划增加空间,实现规模、门类和效益的适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