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室外30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动几下都会汗湿衣襟。走进亭湖区盐东镇曙阳村三忠生态养殖场的猪舍,却是一片清凉。偌大的一排猪舍,能容下500多头生猪,却只见一名工作人员,在栏前喂食。往猪舍里走几步,猪群听到脚步声,迅速聚拢到栏前来。
这位年近六旬的工人叫徐启新,大丰区新丰人,到三忠养殖场工作才几个月。“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喂喂饲料、打打杂,轻松得很。”徐启新笑着说,闲在家里不如到这里来,活儿不重,一年还能拿到36000元工钱,“老板人不错,自己办公室里没装空调,却给我宿舍装了一台。”
存栏量2000多头的养殖场,工人却没有多少活计,外人很难想象。养殖场老板李三忠说,这都要归功于他加盟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提供猪苗,到配送饲料,再到防治疫病,最终回购生猪,整个生产链条,全程由对方把控。李三忠总是说,自己挣的是“舒心钱”。
早上5点多起床,李三忠绕着自家4排猪舍转一圈。每天投放3遍饲料,打扫打扫舍前屋后,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平均每两天就会有公司的管理员过来,看看养殖场情况,带人来消毒。需要打疫苗时,也有专业的疫苗队来打,不用我烦神。”李三忠告诉记者,就连施打疫苗的费用,也不用他现掏,而是记在成本里,等到回收生猪时扣除。
为什么猪舍里这么凉快,而且一点异味都没有?李三忠指着猪舍四周的“窗帘”对记者说,这可不是普通的窗帘,而是“水帘”。每座猪舍门口都有一台水空调,抽取地下水打到水帘里,另一边用排风机把冷气吹到猪舍里,自然就凉快。
“至于为什么没异味,那就大有机关啦。”李三忠满脸笑容地揭开谜底。原来,每座猪舍都铺上了漏粪板,还建了污水池,自动刮板将猪粪和污水扫到池里,再用污水泵抽到发酵床。公司免费提供发酵床的菌种,专门处理粪便和污水。产生的有机肥料,用吸粪车送到有机肥厂。附近村民家种庄稼需要肥料,三忠养殖场从来都是免费提供。李三忠坦言,这个过程不产生收益,但却保证了猪舍的整洁、无异味,还免去人工操作。为了这套设备,按照公司的要求,他投入了15万元。
正因为如此,2000多头规模的养殖场,李三忠夫妻俩加上徐启新,只需要三个人就能搞定。
“2013年以前,我们哪会想到,自己也能拥有这么大规模的猪场哦。”一旁,李三忠的爱人赵雪梅插话道。这个当初远嫁盐城的重庆妹子,回忆起当年,不胜唏嘘。在这之前,夫妻俩也是养猪户。在盐东镇坞港村,两人有座存栏量两三百头的猪棚,每日起早贪黑,和饲料、打扫猪舍,忙得脚打后脑勺,一年下来也不见得有多少产值。要是赶上一场猪瘟,更是几年的活儿都白干了。
2012年年底,李三忠夫妻俩在大丰一个朋友那里,第一次听说了温氏集团。得知厂方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专业的操作管理规程,农户只需投资基础设施,其他一切事务都不用自己操心,生猪出栏还由公司收购,不愁销路。公司还和农户风险共担,如果发生疫情,小损失由农户自行负责。损失大了,公司会以180元一头的价格,按照进苗数补偿给农户。
赵雪梅说,当时家里没多少钱,掏老本、求亲友、找贷款,投资近30万元,建起一排猪舍,存栏量400头。发现效益好,李三忠夫妇以每年新砌一排猪舍的速度,几年时间存栏量就突破2000头。
不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李三忠与温氏公司签订销售协议,以15元每公斤的价格,将出栏的生猪回购给公司。李三忠掰着指头算账给记者听,一头生猪平均毛利200多元,纯利50多元。按照生态猪5个月的生长周期,每年有近30万元的纯收入。
“目前在我们村,和温氏集团签约的养猪户共有3家。”曙阳村村委会副主任蔡高恺告诉记者,这3户都实现了粪污生态化处理,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有机肥料。比如离李三忠家不远的蔡金冬家,本是村里的养鸡大户,比李三忠接触温氏公司还早一年。目前通过和温氏的合作,这个养鸡户每年在主业之外,额外增加纯收入10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