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在西北农林科大正式启动运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3-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1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1日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授牌,标志着依托西北农林科大建设的“国家肉牛改良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据介绍,这个中心将力争建成全国肉牛新种质的创制中心、地方黄牛的肉用改良中心和新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肉牛繁育饲养新技术的集成示范中心。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和肉牛产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中原、西北、东北和南方四大肉牛产业带,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我国肉牛产业生产方式落后,总量大、规模小、良种率低、出栏率低、品种混杂,难以满足现代肉牛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新时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以奶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稳定猪、禽生产”,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2007年8月,农业部正式批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国家肉牛改良中心”,这一决策将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肉牛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构建我国肉牛业的主体技术框架,有利于提升广大群众养牛的科技含量和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肉牛研究基础雄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部就批准在这所学校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黄牛研究室”,邱怀教授率领的技术团队围绕秦川牛选育改良,闯出了一条“点上保种选育、面上改良提高”的秦川牛遗传改良及开发利用之路。近15年来,以昝林森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以培育秦川肉牛新品种为目标,产学研紧密结合,在秦川牛肉用选育改良和产业化开发方面成绩显著。

    这个中心启动运行后,将立足种质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肉牛遗传改良、繁育饲养及产业化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并通过对我国肉牛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保护与利用,以及对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为全国黄牛肉用改良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