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兽药的研发的必要性与现状
(一)健康养殖呼唤中兽药
1、当前养殖业中的三大威胁
(1)抗生素、化药的耐药性日益严重,超级菌株不断出现,威胁到人畜的生命安全;
(2)抗生素、化药的滥用,在动物性食品中严重残留,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
(3)抗生素、化药的滥用,通过粪尿在土壤中中严重残留,威胁到人类的环境安全!
为了消除这三大威胁,抗生素、化药在养殖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受限制!缺了抗生素、化药庇护的养殖业,如何来养?谁来替换这个角色?
2、当前养殖业中的三大怪象
(1)为什么我们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技术较30年前有了质的提高,但目前畜禽的疾病却越来越多?
(2)为什么我们的饲料原料储存技术和饲料脱霉技术在不断提高,而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却并未减少,甚至还越来越严重?
(3)为什么我国有世界上种类最全的疫苗,却成为世界上畜禽病最多的国家?
当前养殖过程中,随意全程应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导致:脏腑平衡难以维系,机体抵抗力急剧低下,各种病邪乘虚而入;霉菌毒素只能依靠肝脏来代谢,肾脏来排泄,肝肾受损导致毒素蓄积,进而引起毒害;脏腑机能低下,接种疫苗后,机体难以发生应答反应,自然不能产生应有的抗体。
3、当前养殖业中的一大窘境
自2005 年起,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利巴韦林、阿昔洛韦、吗啉(双)胍等抗病毒化药, 已全面禁止用于食用动物, 这样导致了养殖过程中,动物得了病毒病,无药可用的局面!
三大威胁、三大怪象和一大窘境,让中兽药研发和发展迫在眉睫!
(二)我国的中兽药研发现状
据本人不完全统计,2000-2016年注册的101个新中兽药。
这101个新中兽药,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
1、鸡用产品
(1)温热感冒类:双黄败毒颗粒
(2)呼吸道类:甘胆口服液
(3)消化道类:金石翁芍散
(4)提高免疫类:芪楂口服液
(5)抗球虫类:常青散
(6)促生长类:五味健脾合剂
(7)抗应激类:石香颗粒
(8)保肝类:护肝颗粒
(9)护肾类:苍蓝口服液
2、猪用产品
(1)温热感冒类:注射用双黄连
(2)呼吸道类:清肺颗粒
(3)消化道类:金根注射用
3、猪鸡同用的产品
消化道类:黄芩解毒散、连参止痢颗粒
4、奶牛用产品
(1)乳房炎类:紫花诃子散
(2)子宫炎类:山楂子宫注射液
5、其他产品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大黄侧柏叶合剂
(2)蚕白僵病:仁香散
2016年注册的72个新兽药中,疫苗25个;化药17个;中兽药只有16个;诊断试剂盒9个;卵黄抗体5个。
2016年各种新兽药的比例
(三)重要结论
1、由此可见,中兽药的研发远远不能满足养殖业的需求,而且目前的研发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缺乏真正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的过硬的拳头产品。
2、用中药的单体成分或某一有效部位制药,只能叫做“天然药物”!
3、中兽药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兽药研发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思维
(一)以中兽医的整体观念指导组方
中(兽)医学在防治疾病过程中特别注重机体的整体性。西(兽)医学在防治疾病过程中特别注重发病部位的具体、明确性。中、西医诊治方法截然不同。中医通过发散思维考虑全身,西医通过收缩思维确定明确的发病部位。
生动的例子:盲人摸象,每个盲人说的都很客观,但结果确实是不准确的。再如足底按摩可对全身各器官起到保健作用,这是西医无法理解的。
例如,鸡呼吸道病例的治疗:西医认为是呼吸道系统炎症引起,故常常只对呼吸道进行抗菌消炎、退热。中医认为呼吸道属肺热咳喘,所以在组拟防治鸡呼吸道的中药组方时,首先要选清泻肺热的药物,同时,还应配合通肾、泻肠、健脾的药物。
(二)以辨证思维确定新兽药的主治
中(兽)医学讲究辨证论治;西(兽)医注重辨病论治。
病、症、证的区别
病:是一个过程,病变部位。如肠炎、肺炎等。
症:症状,疾病的具体表现。拉稀、咳嗽等。
证:证候,是疾病发展某一阶段所表现的综合征候群。
在中兽药研发过程中,实验性临床试验一般都需要人工制造病例模型,而中医传统的病例模型,又得不到认可。常常需要用病原来造病,而疾病的不同阶段常常是不同的证。所以在确定主治时,不能单纯定位为治疗某种疾病,一定要根据“纳入标准”,描述该证型的临床主证。
(三)以机体为核心注重中药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1、中兽医学特别强调机体自身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中医认为病原在体内存在不可怕,只要不干扰的机体的平衡就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大肠杆菌肠道常在;高致病性疫病动物也不会全部死亡。
2、西兽医学特别强调病原的致病作用。养殖场一发病便拿去检测、化验!依据测到的病原诊断疾病!而依此诊断结果确定的治疗方案常常难以根治甚至无效。
(四)以全成分入药为主,注重中药的组合效应
1、中兽医学特别强调药物的组合效应。中医认为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其出现不平衡,引发疾病时,一定要进行多靶点、全方位调整。所以一定要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的中药组成复方来用。缺点:每个成分的作用难以说清。
2、西兽医学特别强调药物成分的单一明确。西医认为机体就如一部由若干零部件组成的一部机器。所以药物一定要成分单一、明确直中病灶进行治疗。缺点:顾此失彼,治标难治本。
史教授观点:只用中药中的某一种成分,或某一类成分制成药物,不是中(兽)医的做法,只能称作“天然药物”,因其失去了中药的组合效应。及时如此造出来的药效果提高了,但其毒副作用一定会增加!
(五)尽量应用中药相须、相使的药对
中药中有许多黄金搭档的“药对”,再组方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应用,已达到1+1>2的效果。
例1,治疗咳喘的“麻黄+杏仁”,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可肃降肺气,一宣一降,肺气复常!如麻黄汤,麻杏石甘。例2,治疗粪便秘结的“大黄+芒硝”,大黄苦寒峻下热积,芒硝咸寒润燥,一下一润达“增水行舟”之功。如,大承气汤。
(六)选择合适的剂型
1、禽类:用粉料的禽类,最好用超微粉,可拌料。 用颗粒料的禽类,最好口服液、可溶性粉。
2、猪:最好用散剂或提取物散。
3、牛羊:口服传统散剂即可,无需超微粉,颗粒剂;外用,可开发透皮剂、膜剂、膏剂等 为了解决适口性问题,可开发包被剂。
(七)注意区分临床试验的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
许多临床试验病例只有诊断标准而无纳入标准;而有的虽有纳入标准,但与诊断标准一模一样。说明没有搞清二者的区别。
诊断标准是确保受试动物确为该病;纳入标准是确保发病动物的发病程度一致;二者同时具备才能保证是“同证”。
三、中兽药研发方向
四种类型中兽药的研发
(一)用于畜禽的保健、预防和治疗
(二)用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中药可通过补益气血、健胃消食、促进消化吸收以及减少应激等作用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从而增加动物产品的产量。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增重率
2、促进产蛋,提高产蛋率
3、促进产奶,提高产奶量
4、促进繁殖、增茸、增毛
(三)用于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许多中药富含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可通过在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这类中药,利用中药的成分在动物产品中沉积,从而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主要表现在改善肉、蛋、奶的质量。
(四)用于改善饲料品质
许多中药具有补充营养、增香除臭、防霉防腐作用,从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改善饲料营养、刺激动物食欲、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