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于我县动物防疫“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的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20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动物防疫“以钱养事”管理新机制,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实践情况看,总体效果不错,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动物疫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牲畜口蹄疫病、家禽禽流感、羊痘免疫密度保持100%,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分别达98%、95%以上;近两年规模养殖场(户)猪链球菌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密度100%;动物免疫证发放、免疫耳标佩挂、免疫档案建立都达到100%;
  ——动物检疫工作规范有序。动物产地检疫全面展开,所有出栏、屠宰和上市的动物全部实行检疫,规模养殖场、屠宰场(点)、屠商的《动物防疫合格证》发放达100%。
  ——畜禽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牲畜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生猪、羊、家禽死亡率由原来的8%、10%、30%分别下降到2%、1%、8%以下。
  ——预警、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动物疫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扑灭及消毒灭源等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上报、果断处置。即使局部发生小的疫情,由于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果断得力,疫情被扑灭在极小范围内。
  ——促进畜牧业生产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近几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动物疫情扩散、蔓延,同2002年前相比,每年可为全县畜禽养殖户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农业人口人均减少损失近70元,为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钱养事”新机制的推行,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05年居巢区发生禽流感影响到我县部分镇、2006年全国猪高热病流行、2007年我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副反应等事件中,基层动物防疫“以钱养事”新机制以其较为扎实的基础工作和服务网络,发挥了突出作用,显示出强大的优势。针对每次突发事件,全体村级动物防疫员进入临战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做到疫情每天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特别是在发现可疑疫情后,基层动物防疫员立即上报县防指,并由他们负责对可疑疫点进行封锁、扑杀、消毒和强制免疫等各项任务,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多次受到省、市防指的肯定和镇村干部、养殖户的好评。
  在具体推行基层动物防疫“以钱养事”新机制过程中,各地重点在管理体制、防疫方式、投入机制及管理服务采上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改革管理体制,构建“以钱养事”动物防疫网络
  2003年,针对我县农村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机构残缺不全,“线断网破人散”,疫情监测、通报系统存在漏洞,动物防疫措施难以落实等问题,县委、县政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3]11号)精神,探索以“以钱养事”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在每个镇成立了畜牧兽医分站,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按每2000个农户配置1名防疫员,在全县择优选聘了50名基层动物防疫员,定责任区、定防疫任务、定报酬,实行政府花钱买服务,由县、镇两级财政给予经费补贴,3年共安排30多万元用于基层动物防疫员劳务补贴,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
  2006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以钱养事”新机制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实施办法(试行)》(含办发[2006]34号),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对该项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并结合前几年动物防疫工作实践,按照“政府承担、公开招标、合同管理、以钱养事”的思路,出台了《关于“以钱养事”创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新机制实施方案》(含政办[2006]102号),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通过划定防疫责任片、核定防疫经费、界定防疫任务、确定防疫目标、规定收费标准,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动物防疫任务公开向社会上有动物防疫资质的村级动物防疫员发包,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变“养人”为“养事”。
  2007年,在总结2006年陶厂、清溪两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县其他6镇全面展开。截止3月份,全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已全部实行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全县各镇共聘用4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严格按照县防指的要求,在各自责任区域内完成各项防疫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改革防疫方式,提高“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质量
  为扎实开展好“以钱养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通过明确防疫任务,细化防疫员职责,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实行双轨管理。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层层分解任务,县政府与镇政府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镇政府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动物防疫承包合同书,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具体负责人,确定防疫范围、防疫质量、报酬标准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二是完善防疫办法。在重点抓好春秋两季集中防疫的同时,突出抓好日常补栏补防工作,做到每月一次补栏补防。对全县八个仔猪交易市场和五个耕牛交易市场确定专职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强制防疫,种猪场推行仔猪窝防,努力提高动物防疫密度。三是建立防疫档案制度。全县所有畜禽的防疫逐户登记造册,并有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畜主签字,防疫的猪、牛、羊加挂耳标,发放免疫证明,做到一畜一证,家禽一批(笼)一证,免疫档案、免疫证明、免疫耳标三统一。
  三、建立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落实
  为积极推动“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着力在“钱”字上下功夫。按照“政府责任不减,财政投入保障”的原则,采取各级财政共同承担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把“事”养好。对村级动物防疫员按每1000个农户为一单元,每月省财政承担100元,县、镇财政各承担50元的标准(每年省财政12万元、县、镇各6万元)由县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动物防疫“以钱养事”专户。春秋两季防疫结束后,由县农委会同各镇政府根据考核细则和合同分两次进行严格考核,按防疫实绩百分比分两次(春季40%,秋季60%)将防疫员报酬直接打到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卡上。
  四、强化服务管理,激发“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活力
  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严把三关:一是资格准入关。县农委按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审定村级动物防疫员资格,各镇按照确定的人数,公开向有资格的动物防疫员招聘,挂牌上岗,聘期一年。二是合同管理关。把动物防疫员的职责分解量化,作为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列入合同,合同明确标的、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违反合同的经济、法律责任,一切按合同办事。三是考核兑现关。根据承包合同的目标任务,采取“听、查、看”的方法进行考核。对出色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经济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通过调研,我们体会到,在开展“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只有领导认得上,才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行动上体现出来。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力度,坚持责任明确、措施落实、检查督促、工作成效“五到位”。镇、村要层层召开动员会,签订责任状,明确工作责任。实行县镇联动,实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强大合力,把“以钱养事”动物防疫落到实处。
  第二、建立队伍是基础。基层“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任务艰巨。扎实做好此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才能见成效、有结果。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同时,“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技术性强、要求高,决定了村级动物防疫员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因此,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做好“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建立队伍,解决事情有人干,工作有人抓。没有队伍,“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便无从谈起,无从做起,无法落实。
  第三,市场准入是关键。各项工作都有重点,抓住重点等于抓住关键。实施“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推行市场准入是关键,只有把住市场准入关,才能堵住病害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推行市场准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市场是“一杆秤”,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卖,什么样的产品不能卖,市场传递了产品需求信息,突显出市场法则,教育广大养殖户提高动物防疫意识,主动接受村级动物员开展免疫工作。
    第四,经费投入是保障。把“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做好、做到位,资金投入必不可少,提供经费,就是落实“以钱养事”动物防疫所需的办公场所、防疫疫苗、耳标耳钳、免疫证明、防疫员报酬等,同时把利益分配与防效结合起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投入工作,解决了“以钱养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