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产生大量粪污,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周围群众的生活。走进胶北街道李家河头村王洪义的养猪场,却看不见污水横流,闻不到猪粪恶臭。有关养猪的传统观念,在这个存栏300余头的生猪养殖场被彻底颠覆。
问起粪污处理的诀窍,从事生猪养殖20多年的王洪义只说了两个字——“还田”。原来,他在养猪的同时,还种着近30亩地,其中有8亩葡萄、10亩桃树,其它地种了玉米、小麦。在王洪义的猪场,粪便经过生物发酵,全部用于农田。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不仅可用于灌溉,还有杀灭虫卵的功效。10头猪产生的粪污,只需1亩地即可消纳。采用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土地消纳,真正实现了粪污对外零排放。
说起种养结合的好处,王洪义乐得合不拢嘴。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用发酵后的有机肥,30亩地一年光化肥的费用就省下将近3万多。种出的水果饱满、甘甜,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的标准。价格虽然比一般的水果贵0.5元左右,但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按今年的行情,300头生猪,30亩地,一年收入达到了46万元。 尝到养种结合循环养殖模式甜头的王洪义,下一步准备采用发酵床养猪,并计划建设沼气池,将粪污进行深度处理,生产沼气,用于日常生活以及猪舍的冬季供暖。
后记:受土地制约,规模化猪场往往在选址建立时就受到很多限制,不能有效地结合周围环境实现养种结合。其直接结果就是养殖产生的粪污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早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概念,像王洪义这种适度规模化的养殖场就是理想中的家庭农场,与企业化经营相比,具有成本低、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省等优势,而且灵活机动,适应市场波动变化能力强,更重要的是适合农民的管理素质和驾驭能力。相信在当前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的大环境下,探索种养结合循环养殖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生态养殖模式,将会是对生猪养殖模式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