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转变畜牧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畜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36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畜牧食品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推进一体化、建设试验区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全域成都”理念和“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原则,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和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畜禽集中养殖区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广健康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发展畜产品现代物流,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大推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一、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全市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134.8万吨(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8.3 %;禽蛋总产量达到27.4万吨,同比增长14.3%;牛奶产量达到14.7万吨,同比增长39.1 %。畜牧业总产值达到 190.96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47.65%,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畜牧业为农民人均收入贡献399元,比去年增加117元,增幅41.45%。生猪出栏1198.9万头,同比增加48.4万头、增长4.2%;小家畜禽出栏2.2亿只,同比增加2711.6万只,增长13.9%。

  (一)抓规模化生产,推进畜禽养殖方式的转变

  一是推进畜禽优势产业向主产区集中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的工作要求,《成都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对生猪、小家禽、奶业和优质羊、肉兔和肉牛等优势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定了各优势产业的主产区布局、牵头县和重点发展县。我委出台的《成都市现代农业投资指南》将优势产业带列入鼓励投资的重点区域,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推进畜禽基地由禁养区向适养区转移。《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畜禽禁养区和适养区,明确规定在禁养区内原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限期关闭或向适养区搬迁,政府依法给予补偿。鼓励在适养区内发展畜禽适度规模生产,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符合当地环境承载量的要求,鼓励适度规模、种养结合。

  三是推进畜禽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集中。2007年8月,通过规划引导、政府扶持、业主运作,集中开展存栏5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 建设工作。市财政对每个500头存栏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单元补助15-20万元,共投入资金1.4亿元;政府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协调银行对所需建设资金给予贷款并提供担保,贷款额达6.2亿元。部分区(市)县级财政共投入补助资金0.49亿元,业主自筹6.8亿元,合计投入14.9亿元。目前,全市已建成1662个单元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可出栏生猪250万头以上,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可由2007年的38.1%提高到 53%。其中,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增加103个, 3000-10000头的增加172个,1500-3000头的增加277个。

  (二)抓质量安全,推进畜牧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着力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质量水平。近几年先后引进托佩克猪等优质畜禽品种20多个,大力推广PIC猪、DLY和DYL纯外血三元杂交猪,罗曼、海兰褐高产蛋鸡,铁脚麻肉鸡、樱桃谷肉鸭,西杂肉牛等优良畜禽品种。除了用好中央、省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品种改良等资金外,2007年市财政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重点种猪场的改造和扩容建设;同时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在2007年6月 1日至12月30日期间新增的种母猪,市和区(市)县两级财政分别给予每头100元和25元补贴。全市纯外血三元杂交猪、优质肉牛、优质肉羊、优质小家畜禽的比重分别达49%、48.3%、95.7%、70.2%。

  二是抓标准化养殖,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我们制定了《成都市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会同其他部门重点把好“四关”: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打击各种制售、使用违禁兽药、饲料行为,严把“源头”关;通过龙头企业和专合作经济组织,落实“六统一”,严把养殖关;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厉打击加工、销售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严把检疫关;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行畜产品质量安全通报制度,严把监测关。根据农业部、省、市农产品监测机构畜产品兽残检测结果汇总,2007年我市禽肉、禽蛋合格率100%,猪肉合格率98.9%,牛奶合格率95.0%。

  三是抓质量认证,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对2007年市政府资助的规模生猪养殖场(小区)的生猪,实行强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下发了《成都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管理制度和外观设计方案》,要求新建的大型规模生猪养殖场(小区)强制执行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345-2002,并规定在建好的2年内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目前,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47个,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畜禽绿色食品、有机畜产品共82个。

  (三)抓污染防治,推进畜牧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几年来,我市畜牧业的高速发展,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和城乡发展环境的社会问题。如何既要推进畜牧业的发展,确保市场供应;又要保护环境,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组织专家组成专门班子,对我市畜牧主产区和重点保护区的养殖污染现状、承载能力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成都市农业区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和《成都市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两个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及其细则,提出了我市防治养殖污染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分类治理”。2005年底,召开转变畜牧生产方式工作会,重点对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

  一是划定禁养区,对重要区域实行保护。会同规划、环保、水务等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养殖区划分为禁养区和适养区。绕城高速以内中心城区、生活用水取水河道两侧500米、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为禁养区,3年内养殖业及屠宰业全部退出,畜牧业向适养区进行产业转移,确保城市环境质量和用水卫生安全。

  二是推行适度规模,减少养殖污染面。根据《成都市农业区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我市养殖污染的重点是小型养殖场,超大型养殖场防疫和污染处理的问题也较多。因此,我们提倡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支持存栏生猪500头以上、1万头以下,禽1万只以上、3万只以下的大中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发展。

  三是用好法律武器,开展养殖污染治理。以小型养殖场为重点,依据《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和《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与环保部门联手执法监管,严防超标排放。对现有的养殖场进行全面治理,对新开办的规模养殖场严格落实“三同时”,实行“三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两配套(沼气池配套、沼液池配套)、“一结合”(种养结合)”。 2007年,市财政列支1060万元,对181座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沼气工程给予了补助。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推广种养结合,发展循环经济。根据当地种养业现状,选择畜-草、畜-果、畜-粮、畜-花木、畜-鱼、畜-蚯蚓、畜-蘑菇等循环经济模式,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实现了“零排放”。推广林果地立体养殖和高床生态养殖,目前我市在邛崃、双流、金堂、龙泉等地的小家禽林果地立体养殖量达千万只。鼓励在畜禽集中发展区建设有机肥厂,我市不少区(市)县建成了一大批有机肥厂,出现有机肥供不应求和抢受干粪原料的现象。鼓励养殖场沼气供暖发电,今年我市将有一大批养殖场实现沼气供暖,少数特大型养殖场将实现沼气供电。

  (四)抓机制创新,推进畜牧投资方式的转变

  2007年,我委牵头组建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和现代农业物流业投资公司,形成了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府性投资“三驾马车”,建立了现代农业多元投融资体系。改政府直接拨款为运用市场机制间接投入,通过信誉担保、担保贷款、参股扶持、贴息投入等方式,实现了农业投资的几何级放大。2007年,开展仅先期运作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在畜牧产业上主要有三种投入方式:一是组织担保贷款。2007年,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为我市畜牧养殖融资达7.2亿元。二是推进商业保险。2007年,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投入648万元保费补贴,将我市43.5万头能繁母猪及256.5头商品猪纳入了商业保险。三是推动互助养殖保险。2006年,我们采取“企业出大头、农民出小头、政府补一点”的办法,在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和成都市家禽产业协会分别建立了养殖风险基金。邛崃金利猪业合作社风险基金由金利公司出资40万元,合作社社员按每头猪1元滚动出资20万元,成都市和邛崃市两级政府补助40万元,建立了100万元的养殖风险基金。养殖户出现病死猪情况时,合作社经从风险基金中按当日实际价值30%给予补偿。2007年,按照上述思路,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投入100万元,帮助邛崃伊利奶业基地建立了养殖风险基金。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2008年,我市畜牧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全域成都”的理念,坚持 “三个集中”的原则,加快“一区三中心”(西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农产品加工中心,现代农业物流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建设,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都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加速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动防体系建设,抓好动物疫病防治,确保畜牧产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奋斗目标是:全市肉类总产量达143.0万吨,禽蛋总产量达29.6万吨,牛奶总产量达16.3万吨。出栏生猪1298.0万头,出栏小家畜禽2.3亿只。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55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8%。

  为此,着力抓好以下8项重点工作:一是制定现代农业规划。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关联,全面规划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布局。二是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继续扶持建设一批生猪规模养殖场,加大对奶牛、小家禽规模养殖场的扶持。三是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在全面做好投入品监管的同时,首先在大中型规模生猪养殖场(小区)强制执行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345-2002,2年内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四是搞好“种养结合”和污染防治。用好农村产权制度的政策,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一批农畜结合型企业。同时继续做好养殖污染防治,确保三年治污目标全面完成。五是完善良繁体系,扩大母猪生产能力。2008年,根据产业布局和养殖规模,在生猪主产区扶持发展20个母猪存拦200以上的制种基地,在奶牛主产区扶持发展若干个供精站。六是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重建基层防疫网,着力解决好“有人办事,有钱做事”的问题。七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优质品牌和上市企业。八是发展现代物流,推进畜产品流通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成都生猪批发市场和成都禽产品物流中心,科学规划和规范建设好四川生猪期货交易中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